旅行,真好!
旅行,既包含了旅游,又比旅游更深一层:旅游具有娱乐性和目的性;而旅行除了放松,还需要观察和思考。旅游是一个圆,回到出发点即宣告结束;旅行是一条曲线,起伏都是风景,没有尽头。现年44岁的美国男子查尔斯 凡利,堪称全球最牛的驴友。他耗资150万英镑,持续11年在世界各地背包旅行,走遍了获联合国认可的192个国家,行程超过246万公里。不仅如此,直到现在查尔斯也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打算:“我将朝着走遍世界每一个地方的目标迈进。”
环游世界,应该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梦吧。
旅行是忘我的,洋溢着“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味道。大好风光,不会因为你的来到而“蓬荜生辉”;我,也不必把自己框在其中证明“到此一游”。有人会问:“不留影,怎么向别人证明你来过?”来与没来,自己还不知道?当然,与喜欢的一景一物合影,是美好的留念,但结果往往是岁岁风光如此,年年过影相同。
一块石碑,人人都凑上前挨一下,还排队,还造型,而刻在碑上的岁月和埋在碑下的故事,几人知晓?一见古树就高系丝带,见佛像就跪地膜拜,见清池就飞掷硬币,诸多许愿,实质都是“为我”,恰与“忘我”南辕北辙。后来呢?情侣也有鸾凤分飞、人生依旧旦夕祸福、聚财照样有得有失。更有甚者,用刀或笔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字迹,自以为情趣盎然,事实上土得掉渣。
旅行,还原宁静的性情。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一路风尘,也不知道出去这一趟到底为何,又有何为。
懂得旅行的人,深知前途祸福相依,在启程之前不会抱有太多奇思妙想,而是怀一种“随遇而安、四海为家”的心境。
懂得旅行的人,每到一处,绝不会拿自家的某个景点来互较短长,旅途中只有收获,无所谓失望。
懂得旅行的人,懂得远看,“远看山有色”,懂得静听,“静听水无声”,他还能看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懂得旅行的人,勤学好问、胸襟旷达,正应了《论语》所言:“智者爱水,仁者乐山”。
旅行是人性的回归。一个旅者,以天为被,以地为席,追赶似我骄阳,穿越滂沱大雨,何等落拓不羁!
旅行,也是在读书,因为世界是一本书。自觉生活幸福的人,旅行为生活更添滋味,如同尝遍“粤、鲁、闽、川、浙、苏、徽、湘”八大菜系,更别说异国风味。生活不如意之士,旅行为你打开一道门或一扇窗,望过去,心旷神怡;走出去,你将发现人生四通八达。都说现在的孩子很幸福,果真如此吗?他们知道在游戏中如何爬树翻墙,现实中却可能连成片的树林都没有见过。他们听着世界各地的流行音乐,却从未欣赏过林间小鸟清脆的歌声。科学上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大自然缺失症”。其实,他们的生活少了很多乐趣。我也不止一次看到90后甚至00后的孩子在QQ签名中写道“放假更无聊”。
现代人未必比古人幸福,但幸运的是,现代的交通空前发达。古人常因旅途羁绊而乡愁无限,今人则能“腾云驾雾”两极往返。纵使如此,又有几人能与徐霞客相提并论?
古人亦有旅行之乐,或放情山水间,或终老林泉下:
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从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到綦毋潜“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从岑参“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到柳宗元“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
一腔豪情、一抹闲情,一脉相传。今人在领略先人的文字之美后,走出书斋,亲历书中描绘的自然之美,获得直观具体的感受,不禁也吟诵起“归,学取他渊明醉”。
旅行中充满偶遇,在同一节火车厢里,或同一条登山途中,人们因“志同”而“道合”,于是开始谈天说地或结伴而行,聊聊以前各自路过的风景、见过的人事。甚至连彼此的名字都不用知道,却可以聊得投机,这是旅途中诞生的一段亦近亦远的美丽距离。离别之际,也许会互留联系方式,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也许只是一句“再会”,却饱含对彼此真诚的祝福,又各自前行。也许一生只此一面之缘,也许山重水复之后在未来的某一站又再次遇见……
对我而言,风景绵延;对于风景,我也不过是万千过客中的一个无名。但我会尝试拥抱一棵树,或轻吻一朵花,待到玉叶减翠、芳华香消时,或许它们会记得曾与另一种生命亲近过、留恋过。
旅行哪,真别有一番诗境!
旅者,共自然无为;
行者,伴天地无疆。
旅行,真好……
学习学习 不上班天天旅行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