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heying 发表于 2008-6-7 11:56:19

我拿什么妆点你,我的端午

在人们隆重的期盼中,端午节如期而至了。
  今年的端午节,人们的期待程度尤重于往年。从今年起,端午节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与假联系在一起了,而且是三天小长假,据说是彰显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这是很让人振奋与鼓舞的事情。
  早几天前,我就在盘算如何将这个端午节过得隆重一些,我很郑重其事地向妻子推出我的一系列计划,不料刚开口,被妻子很温柔的一句“神经病”给塞了回来。想想也是,我还真的拾根棒槌当针使了,这端午节除了“烧”几张大钞换回一餐奢侈还能咋样?不觉有些懊恼。
  想起小时候在故乡农村过节,那时候家家都穷,没钱“烧”,过节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实在清苦得很,但不知怎地,就觉得有滋有味,现在回想起来还溢满芳香。
  是的,那些端午真是溢满芳香,溢满田园气息的芳香。我的故乡在江淮丘陵地带,少水,小时连船啥样都没见过,更甭说见过龙舟赛之类的盛事了。但家乡的过节也是有自己别样的趣味的。这些趣味大约总以“香”为主题。过节前几天,就能嗅到各样的香气盈盈袭来,什么包粽子呀,插艾蒿呀,缝香囊呀,戴栀子花呀等等。而妆点端午的礼品,大多是就地取材。奢侈的也不过是有的父母从集上带回几缕耍线和几两蜜枣。耍线系在孩子手腕上,香囊挂在孩子的胸前,飞到哪都带一阵香风,大人们嗅一口啧啧,夸“真香!”,孩子们的得意劲,别提有多爽了。而栀子花只合女孩儿戴,那香气男孩虽喜闻,但害羞,怕人跟着喊“假丫头”,没有敢戴的。
  最隆重的节目当然数煮粽子。前一天泡上糯米,跟着妈妈或姐姐到苇塘里寻鲜绿宽厚的苇叶,秏上一捆回来,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然后煮出来放在井水里冰,想吃时就取几个出来,用这种新鲜的苇叶包出来的粽子,特清香可口,味道鲜美极了,若是再奢侈一点的,里面包一枚蜜枣,吃着香里透甜,甜中带香,味道自然更美了。
  艾叶也是田野里随处可见的,携一把镰刀,挑最高最壮的艾丛,砍一把回来,插在草屋的门头屋檐上,剩下的靠在门框边,说是可以驱病除灾,不知道是不是灵验,不过单从小时候不打针吃药而能茁壮成长的情景看,倒是可信的。而出门进屋那一股艾叶的清芬,就让你直想把那股清凉揽到鼻孔边慢慢嗅。
  至于节日的“盛筵”,除吃粽子,大约还要宰一只自家喂养的仔鸡(春天的小鸡,至端午节时差不多就能宰杀了),配上几样园里自给的果蔬,有条件好的家庭便从集上买二三两猪肉,全肥膘的,用面稳了,放饭锅上蒸,肉香,饭也香,这是农家最奢侈的节日大餐了。不过我家那时是庄子里穷里挑穷的,这样的奢侈当然绝少有福份了。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那时的兴致,有粽子,有耍线、香囊就足够了,依然是有滋有味,再没有什么更大的奢望。记起中学学到古诗上的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想想那时的情景,我想借用过来也别有一番意味,“香自苦中来,越苦越清香”,甚妥!
    这样的有趣的端午,大约只过到十几岁,上高中后,基本上就疏离了端午,虽然端午年年如期而至,未曾少了一个,但一个人的端午实在没什么感觉。再后来,有了城里的小家,虽然有了小家庭的端午,但诚如开头所言,除了“烧”几张大钞换回一餐奢侈外,别无其他趣味可言。现在,对于端午节,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小时在故乡过节的那份趣味了。虽然每逢端午,为了孩子,也会买一些粽子呀香袋呀桃符呀之类的东西,给孩子找一点乐,但总感觉淡了许多,现在的端午越来越让人感觉没精打采。我纵然花再多的钱,买再多的玩物,也给不了孩子我童年时那样趣味的端午。
  仔细想想,大概就是少了那份田园气息的芳香吧,一切来自自然之纯,没有商业味,一切都自己动手,现在的时髦话叫DIY(Do it yourself)或DIM(Do it myself),那感受,真是“妙处难与人说”。
    那么这个端午节,我拿什么妆点你呢?想来想去,我还是向记忆里撷一把芳香来妆点你吧。

http://photo13.hexun.com/p/2008/0607/209639/b_CDEB970B766DBAB3278DF719E4B21BF3.jpg

[ 本帖最后由 aisheying 于 2008-6-7 19:47 编辑 ]

悠悠 发表于 2008-6-7 12:18:43

DIY是一种生活的时尚~

龙之炎炎 发表于 2008-6-7 17:22:17

:handshake 师姐的这个签名....好大!~_~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拿什么妆点你,我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