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等有缘人 转自红袖添香
只等有缘人 文 / 竹本空心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702/20/cxly0712_1171944319856143.jpg
有句禅语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意思是不管外界怎么变化,都不能影响自己。然而,有些东西总是难以从记忆中抹去。一旦来过,就在人心田里扎下了根,久久不能忘怀。
萨克斯曲《只等有缘人》就是这样的。
对于萨克斯的了解,远不如二胡扬琴琵琶与古筝。也许是习惯了由它演绎的《SADE》、《SIHOUETIE》等等之类,直到一曲《GOINGHOME》(回家)传遍大江南北,我才对它另眼相待:这种通体带着巧克力味道“泊来品”,不再只是灯红酒绿场所的伴音和新贵的专宠,它也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后来又有《茉莉花》等中西合璧的曲子铺天盖地卷了过来,耳膜慢慢习惯了这缠绵悱恻的调子,而渐渐熟悉了它,接受了它。
初听《只等有缘人》,是在一个寒冷的风雨夜。雨中加着雪,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打在窗台铁皮棚顶上,不紧也不急,声声清脆。一个人在家,泡了杯清茶,双手捂着杯子,看着袅袅上升的热汽,不再觉得清冷。坐下打开电脑,来到平日常去的地方,寻不见半个昔日朋友的影子,此时心头的热量少了很多,如那杯茶渐渐失去了温度。心思呢,正如那窗外的风,漫无目标,飘到哪里是哪里,好像没有尽头。直到偶尔之中把这首曲子点开,心才停下,沉了下来。
一遍两遍三遍无数遍听过来听过去,心思也飞扬了起来。
只等有缘人!
那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被等着的是个什么样的人?等人的滋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值得这样苦苦等候?
很难准确想象这个等人的人的模样。
最先想到的是个女子。素衣红唇,全身细胞充满着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女性的基因,心头播着痴情的种子。或许也是在这样一个雨夜,守着一柱流泪的红烛,煮一壶咖啡,给自己满满倒上一杯,点点滴滴地品味苦苦的滋味。兰花指翘着,小银勺转着,杯中剩余的咖啡被顺时针搅了过去,又逆时针地搅了回来。搅来搅去,杯中起了一些泡沫,等到泡沫一一散开,咖啡又被搅动起来。此时的她能做的事只有将双眼紧紧盯住门扉,竖起耳朵搜寻那熟悉脚步……
曾设想这个等人的人是个男子。若也是这个季节,也是独处一室,必定是早早温了一壶酒,围坐在红泥小火炉边,摆上觥觞觚樽之类,叫什么都可以,能盛酒就行,但数量绝对不仅仅是一只。风雨雪夜里,无月亮可邀,无影子可随,也定是在等人了。等着如桃园三结义的弟兄也好,等着如隐居竹林的七贤人也罢,总之是等一群朋友、一帮知音,等他们一起“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面赋诗”。
也曾想象那个被等的人。他或她必远在天边,纵使脚踩着坚实的泥土,心也在漂泊流浪。
红尘之中,人来人往,摩肩而过,但都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因而显得孤单。随着年纪一天天变大,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自己欣赏的人越来少,欣赏自己的人也越来越少。这种孤单还在一天天加深加重!谁都不希望这种孤单相伴一生,谁都愿意和情投意合的人厮守到老!
有缘则合聚,无缘则离散。孤单不孤单,全凭无缘还是有缘。
很难说清一个“缘”字。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是人身上的肋骨还是月老手中的红线?
聚散虽无定数,但缘分是不是垂青那些等着的人?
有缘的人是幸福的。如果说等人的人已经有了等待的对象,那么双方一定都是幸福的:被等的人幸福的,无论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总有一颗心在为之等待;等人的人是幸福的,因为还有值得为之一等的人。
一个等字,写出来笔画不多,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等不仅是时间上的代价,更是心灵的煎熬和意志的考验。西湖断桥边,白娘子为书生许仙可以“千年等一回”,不必要等到青丝变白红颜苍老,常人哪能做到!
“风约约,雨修修;翠袖半湿吹不休,竹枝竹枝湘女愁”。一边是翠袖红衫暗落泪,一边是峨冠才子销魂瘦,一边是多愁多病为伊人,一边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一维有天际飞鸿,情系两端。这种等待这种相思大约是比较典型的了。
有人不喜欢这个等字。喜欢什么呢?喜欢用追、用找。觉得这等,是守在树边等兔子的猎人,太痴太傻。其实,很多的时候,追和找都无济于事,“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没有莫强求”!,这追和找无疑于竹篮打水,弄不好物极必反。另一方面看来,等待何尝不是一种付出,还是相信一句话:付出总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将会越多。
因此,大可不必为等待的代价过高,而放弃等待。抚琴的伯牙从从容容之间,等到了子期。他俩一起在和声中登峨峨兮高山,临洋洋兮流水,领略参悟那美妙的艺术世界,成就了一段“高山流水话知音”的千古佳话。冰心老人的一句爱人是等出来的,铁凝听了进去,一直等到50岁,铁凝迎来了婚姻,迎来了幸福。
也想象着等待的结果。热泪?欢歌?拥抱?似乎怎么也不过份。但总觉得有什么不妥。
很是佩服张爱玲给我们描绘的等待结果: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包涵太多。等待的辛苦此刻有了回报,什么言语已是多余。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够了!反之,其中若一人不知,那还有值得等待的价值吗?
说到价值,其实全靠人怎么取舍。把等待的结果看得太重太重,肯定会失去更多。
想起了和朋友爬山的话题。爬山的目的就是为了登上山顶。“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体验,不到山顶是无法体会的。但别忘记:越是高山,往往越有云雾遮盖,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接待人的是云和雾!还有寒冷!是所谓:“高处不胜寒”!早知如此,不如在山脚山腰寻访“曲径通幽处”,体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景。这种爬山的过程与结果孰轻孰重?
只等有缘人。
有缘在此,为何不等?有缘在此,艰辛何足以俱?
让你我他她等吧,为有缘人!
http://www.xyjzedu.com/xyjzhome/htdocs/upinstrimg/2006331555509.mp3
Dave Koz(戴夫·考兹)是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在欧美享有盛誉,虽然在国内听众群中其名气不如Kenny G(肯尼·基),但其演奏水准也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Dave Koz和Kenny G他们演奏的虽然都是萨克斯管,但前者演奏的是次中音萨克斯,而后者演奏的是高音萨克斯,所以在听感方面前者的音色显得淳厚而成熟,Kenny G则高亢嘹亮。Dave Koz从1990年推出第一张同名演奏专辑后便在乐坛确立了自己的定位.
在这张专辑中,Dave Koz将Jeff Lorber、Carl StrurPen、Evan Rogers与弟弟Jeff等十年前合作、制作第一张个人专辑的一些工作伙伴再度聚集起来,并将自己放逐在许多流行节奏蓝调、福音与Smooth Jazz的伟大表演者之中。由巨星Luther Vandross负责担纲带有摇摆复古风味的放克嘻哈曲式歌曲《Can‘t Let You go(The Sha La Song)》中的人声部分;现代R&B、hip-hop音乐界的巨星Montell Jordan参与制作并重唱1984年由超级巨星George Michael在Wham时代所发行的华丽经典歌曲《Careless Wisper》。数度获得葛莱美奖的福音团体Take6之中的Meruyn Warren与David Thomas重唱了灵魂乐的经典乐曲《I‘ll be there》阵容十分坚强。此外,突显Smooth Jazz乐界的吉他名家Marc Antonie担纲的热情佛朗明哥吉他独奏,带有拉丁风情的轻松摇摆小品《You′re Me,I am You》;而在另一首展现不同吉他风味的《The Bright Side》之中,更由著名的Jorathan Butler显身手,为此曲增添了许多趣味而戏耍的风味。专辑的其他歌曲,同样也令人充满惊喜与期待。由Dave与Jeff Lorber共同谱写的首支单曲《I‘m Waiting for you》;复古的灵魂乐曲《Together Again》;为纪念已故父亲Normam而创作的《Right By Your Side》;揉合50种萨克斯风演奏的惊世歌曲《CubanHighWay》及由福音界的超级巨星BeBe Winans献声,并由葛莱美奖的得奖人,超级作曲家、制作人Glen Ballard所在担任制作曾是美国的乡村歌王Garth Brooks招牌畅销曲的专辑同名曲《The Dance》等。
[ 本帖最后由 刮痧 于 2008-6-17 21:15 编辑 ] 谢谢刮痧分享的文章~
我也喜欢萨克斯,尤其是回家、天堂的另一天、茉莉花、春风、绿袖子、月河,都相当的不错~ 只等有缘人。谁是偶的有缘人? 因为不是音乐专区,就没有上这张专集的资料.
有朋友喜欢,找了些资料补充. :),谢谢刮痧,想得真周到 原帖由 悠悠 于 2008-6-17 12:05 发表 http://luoan.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刮痧分享的文章~
我也喜欢萨克斯,尤其是回家、天堂的另一天、茉莉花、春风、绿袖子、月河,都相当的不错~
悠悠對音樂了解的也很多啊,厲害的角色~ 谢谢刮痧分享……
去载了来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