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象是不同于摄影,他有自身的语言。此贴个人觉得很不错,希望大家仔细看下。我会想办法,用实际电影中的镜头来说明一些镜头所表达的意思。
3 W. b! U+ j) A. e$ m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5 \3 v* [, [/ S1 c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E% N# M. m! K7 z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 w( V' B u, Z" Y+ W% G; X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6 o/ m5 m. ?' r9 a3 Z% Y% f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k; \2 Q0 d p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1 m6 z% {4 y( l. v X, `& p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r F/ D, i: g; L! l/ {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8 q0 S! J/ M* m# r- N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8 I t$ @7 W6 V3 o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1 |( ~1 o: j0 \6 s" \1 x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 U) H; H: x3 n. P! L% t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D* w- d/ D; u; I7 r# o4 p" x9 F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3 v0 d/ Z5 T( j$ w; o; r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3 U) D& X1 u' x6 x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 i% A, K1 y |7 V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y' m% c' v8 ~. x* i+ S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0 V3 I$ b: m5 b3 e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4 F' ^! S6 ]. Y8 G
升:上升摄影、摄像。
3 ]4 j# T4 }0 P1 s# o( E( j0 P 降:下降摄影、摄像。
( H* W' w! x5 ?. H0 M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 H- ?. |% j0 Q( H; V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 \2 M) T! S# `+ o( H$ [5 m9 P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2 `# N% k, A0 c' @. W& H6 a7 `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 ^7 F( w5 X" _6 R& {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 H4 I$ C ?6 g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0 R7 u( l7 g4 I1 A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 p B3 u' D2 X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4 S7 r0 K B! C7 ^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 e; f. d" z8 i! c9 t8 M3 }$ _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5 L2 s( {( w' D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8 @- o. J0 @: h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e9 P- |: N. R8 p! T& C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 h7 b: | V) _+ a* ~7 b l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 e! _. K! E& F5 l1 I! \* s4 C 淡入:又称渐显。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2 I9 U* m. [' I# ]" h! Q, f) M
淡出:又称渐隐。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1 o" C: h6 K1 ` 化:又称 “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 p+ ?3 n, S/ Q9 K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由于
: ?! M$ B9 ]% i6 r0 `* W% Z1 m 划:又称“划入划出”。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 p3 S! {" `, P. @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 \( u( x( g% \% P0 @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 Z5 A9 r! ^& k4 _/ r* `5 @/ c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8 D; l3 M& M5 F- b6 Y/ h$ I/ w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6 q" `0 B0 |7 X! {) |& J" f* J$ ^9 b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w& b4 R" h% {- W) w7 F, c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 q* g9 x/ Q) I& |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 F9 R% I; I, i) n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闪回” 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 ?5 D+ m* k7 y3 k; n9 z- X- |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 _9 V/ B V) n v. @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 S" V I) X; e) ]4 h# Z1 P6 m V 四、书中涉及的其他名词
& ~8 w$ }) k) Q a* q. n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9 g, y2 q" o- a2 ^$ i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A2 P, |8 f5 Z( }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i- y* P; @5 |* k, Z- o; U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0 k: ]# c- O3 f; T/ N& B 内景: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 C3 c! z: ^9 l r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0 p0 h: O7 t' y! ?4 _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 \ }0 M" B, n3 n& c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u8 B) S5 c ]1 @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3 Y9 h( B) M" T# f' H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M$ J8 X8 P( Y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 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 S( q/ |1 V& g: T. s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B, _" _9 }- @* a8 ?6 i. `, N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2 m6 O t, @, j" L' h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4 a/ e L1 @' e* O# k# u; V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0 @. d; L* x% H! R( B2 J6 h8 H; j- E7 A 制片人:英文名称为Producer,一部影片行政上的监督者,地位和负责艺术的导演并驾齐驱。制片人负责为一拍片计划筹措资金、购买电影剧本和延聘导演与其他重要的相关人才,如大卫·塞茨尼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