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畅想 发表于 2008-5-21 11:11:03

被埋179小时者救援记:数百人不顾余震警告等待

  马元江在地震废墟下被埋近179个小时后成功获救,众人合力将马元江送到医疗救助点。本报记者 周民 摄
救援时,一位大妈在一旁为马元江下跪祈祷。
  178小时22分钟!
  在地震废墟下被埋近179个小时,现场的艰难救援超过30个小时,前线救治和转运经历了惊心动魄的14个小时。汶川映秀湾水电总厂31岁的马元江,以平稳的生命体征挑战着生命极限,创造出生命奇迹。5月20日凌晨0时50分,马元江成功获救。
  不能动弹,身处绝境,不堕求生之志;单兵作战,尸臭袭人,救人之心永存。马元江和救援志愿者尹春龙,一个不灭希望延展生存周期,一个狂掘隧道推进救人之旅。二人成功联手,在映秀废墟中创造了一个壮美动人的生命奇迹。
  群众翘首以待 不顾余震警告
  19日22时,汶川映秀镇。月光清冷。
  周围所有的废墟一片死寂,唯有映秀湾水电总厂的综合楼废墟前灯火通明。一台柴油发电机轰然作响,一只高电瓦灯管射出白光,数百人围在废墟前翘首以待。
  废墟顶部,五六名消防队员紧张忙碌,将一桶一桶的水泥碎块传出一个凿洞。从凿洞一直延伸到废墟前的平地上,数十名消防员列成两排,相互间隔不到1米,全都扭着头观望顶部的动静。一队来自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将手提袋中数十种药物在地上一字排开,守着一张担架,之后开始将各种导管插入大大小小的液体瓶。百余名官兵和民警手拉起手,在担架周围圈出一个十几平米的隔离区。
  隔离区外,围满了数十名各国媒体的记者,大大小小的相机和长长短短的镜头,全部瞄准了废墟顶部。
  “报告指挥部!受困者马元江声音洪亮,意识清醒,有强烈的生命体征,目前身体大半部分已经露出!”22时30分左右,一名上海消防员走到废墟根部高声向指挥部汇报。人群因此一阵骚动。
  23时30分左右,现场救援指挥部一名指挥人员高声传达指挥部的命令:“由于据预报19日到20日将会有6到7级余震,所有救援人员必须撤离!”在废墟上列队的消防员之后垂头走到平地,站到了人圈外围。但现场数百人没有一个人离开,所有人屏声静气,都沉默不动——这极可能是映秀最后一个获救的被困者,没有人不想看到他活着被抬出废墟的一刹那。
  所有人都没有离开,废墟顶部的消防员也没有停止救援。
  静默持续到20日0时,喧闹重新开始。担架被手递手传到了废墟顶部。0时50分,伴随着担架承载的一个灰色身躯从楼顶凿洞上出现,人群瞬间沸腾!
  此时的马元江被捆在担架上,双眼被纱布蒙紧。列队的消防员高声喊叫“抬高一点”或“放低一点”,手把手地将担架传到了人圈圈定的现场急救场范围。担架刚在地上放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队队长徐建铖带领的一干现场急救人员赶紧扑上前开始抢救,测血压、挂瓶补充盐水、初步检查伤势,摄影记者按快门的喀嚓声响成一片。
  在腿被抬起时,马元江咧了咧嘴。活着!没问题!现场掌声四起!
  探测仪“失效” 同事发现生者
  马元江是映秀湾水电总厂的发电部副主任,地震时,他在该厂综合楼2楼正常上班。巨震之后,这栋6层的综合办公楼全部坍塌,6层楼的高度变得不到两层楼高。
  按照后来救援时发现的被埋位置,马元江在逃离过程中被压在了2楼和3楼的楼梯拐角,其头部被卡不能转动,左手小臂被水泥板死死压住,全身因此难以动弹。几乎与他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斜上方,是他的女同事虞锦华,以及虞锦华身边一具腐烂的男尸。
  如果没有水电总厂的其他职工,马元江和虞锦华不可能被发现还活在废墟中。
  在山东、上海两支消防队的生命探测仪都没有探测到生命迹象放弃了对这栋办公楼的搜救之后,两人听到了来自电厂的职工的呼喊,之后他们同样呼喊回应。
  如果虞锦华不能获救,那马元江也没有生路:如果不救出虞锦华,救援人员就无法到达马元江所在的位置;如果不挪走那具男尸,虞锦华则没有获救的可能,两个人因此被绑在了同一根生死绳上。
  18日20时左右,搜救人员挪走了男尸,虞锦华获救。
  救援 志愿者单兵作战 连夜废墟挖人
  消防员随后开始搜救马元江,但18日当晚路线遇挫,准备第二天白天继续救援。当日22时,志愿者尹春龙钻进了消防员之前开出的凿洞进废墟挖人。
  尹春龙从18日晚工作到19日凌晨2时,其间一直不停地和马元江说话,这让马元江求生的信心不断增强。他询问尹春龙什么时候能把他救出去,尹春龙承诺一定能在24小时内将他救出。
  19日上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队队长徐建铖将一瓶消毒酒精交给救援人员,估摸着马元江的方向倒进了废墟。一直在洞底清除石块的志愿者尹春龙说:“当酒精到达后,马元江问‘这是什么啊’,我就告诉他‘这是酒精’,他很高兴地说了一句‘好香啊’。” 酒精扭转了马元江鼻中尸臭充斥的局面,他甚至要求尹春龙给他多倒一点。当天15时左右,尹春龙掘进8米后见到了马元江,两人能够头手相碰。之后马元江提出要喝水,尹春龙用导管将一袋葡萄糖喂进了他嘴中。
  在此过程中,上海消防队与尹春龙联合营救。尹春龙继续掘进,消防员帮忙将凿出的水泥块运出。当日22时30分,马元江终于大半个身体恢复自由,看到了尹春龙。
  之后迎接他的是上海的消防员,直到被抬出废墟送往临时治疗点

  多项指标正常 左前臂须截肢
  “大家让开,担架抬稳点,注意脚下的石头。”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王主任指挥抬担架者注意行进速度。约10分钟后,马元江被送到第三军医大学的临时治疗点。
  上生理盐水,导尿、测血压,医生、护士紧张有序地对马元江进行救治,每过10分钟,护士都会记下马元江的用药和临床表现。
  “排尿正常!”一名男军医高声报告:插入导尿管后很快排尿200毫升,半小时后接着两次排尿总共800毫升。
  “血压正常!”马元江血压低压70高压160!虽然心率偏快,但在120到130之间还属正常。
  虽然被困7昼夜,但马元江胸肌隆起,肌肉消耗不是很大。在接收抢救过程中,他的双脚脚趾不停动弹,表明神经末梢反应正常。同时,他浑身皮肤完整,肤色正常。
  昨天11时,马元江搭乘直升机到重庆接受治疗。下午3时,马元江被送到新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紧急抢救处理,不到一小时,20多位专家就开始会诊。
  “这是前所未有的救治经历,因为没有任何先例。”主持会诊的心外科主任肖颖彬说。
  50分钟的专家会诊过程中不时有医务人员送来检测结果和照片报告,显示患者体内的钾、尿素、血糖等均为异常,专家们围绕这些数字展开了紧急讨论:口腔科说,要马上彻底清理黏液;呼吸内科说,治疗严重脱水不能太急;肾内科说,肾功能无衰竭现象但能量供应严重不足;骨科说,左前臂坏死,等他身体状况稍好后进行截肢……
  生命重于一切,医院立刻成立了特别治疗组和特别护理组,实施24小时特别监护。医院将每天进行专家会诊,要用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保障,全力抢救病人生命。
  乐观心态 幽默本性
  映秀镇灾区医疗救助总指挥、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说,马元江创造的这个奇迹,归功于他身上无比坚强的求生意志和乐观精神。“马元江的心态太好了,这是他最终能活下来的最大原因。”在救援过程和治疗过程中,马元江的幽默本性一直感染着大家。
  据映秀湾水电总厂党委工作部田晓春介绍,马元江今年还被评为了厂里的劳动模范。地震时他正在办公大楼开会。
  地震当晚,马元江摸索着用手刨出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调整身体位置好好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他说,每个幸存者,其实在被埋在地下时,都有自己不同的“活法”,心中都有不同的信念。但相同的是,都有良好的心态。在长达30个小时的救援中,马元江不时主动和救援人员说话,以此来保持清醒并鼓励自己。
  听说女同事虞锦华被救出后,他说:“你把她(指虞锦华)救出去,给了我信心,我还能坚持24小时。”
  昨天7时左右,在第三军医大学的治疗点,马元江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第三军医大学的王主任说:“马元江昨晚睡得不好,经常会惊醒,心率一度达到140。”
  “我要喝粥!”马元江突然开口说话。
  “为什么要喝粥?”记者问。
  “老师们做的粥很好喝。”马元江说。
  王主任和现场看守的护士闻言笑得很开心。原来,早晨6点左右,王主任亲自给马元江熬了一碗粥,“平时熬粥半小时就好了,考虑到他身体虚弱,我就多熬了半小时。”王主任说。
  最终,王主任拒绝了马元江再次喝粥的请求。王主任说,“昨晚给病人喝了点开水,早上又喝了些粥。这么久没吃东西,一下子吃那么多,我担心他受不了,要慢慢恢复他身体的各项功能。”
  上午10点多,马元江有些撒娇似的开口向护士要水喝,护士说:“不是刚刚喝了吗,咋又喝?”话音未落,吸管已经送到马元江的口中,他立即大口喝起来。

悠悠 发表于 2008-5-21 14:34:24

很高兴看到马元江如此的坚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埋179小时者救援记:数百人不顾余震警告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