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岸天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论坛,不要冷落了陌生人新人注册后在此报道,奖励20羽毛:)严肃处理违规灌水行为及处罚办法
参与论坛宣传活动,获得积分勋章奖励知羽艺匠及其他模板资源下载珍惜你的ID 珍惜你的名誉
查看: 2400|回复: 7

[转贴] 孙子兵法(白话版)

[复制链接]

22

主题

138

回帖

381

积分

水天使

Rank: 3Rank: 3

积分
381
发表于 2006-8-22 01: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篇 计篇

  [论战争的宏观谋画]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因此,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考察。

  如何进行考察呢?要以决定战争胜负约五个基本要素为经︵五事︶,配以由五事引出来的七个方面情况︵七计︶为纬,对敌我双方进行比较,作出估量,从中探索出战争胜负的情势。五个基本要素:一是人和,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所谓﹁人和﹂,指上下同欲、君民一心,一旦战争爆发,民众就会听从国君的命令,赶赴战场,为国家和君主出生入死、奋勇杀敌,而不存二心。所谓﹁天时﹂,指阴晴圆缺、酷暑严寒、节气时令。所谓﹁地利﹂,指高山低谷、远途近路、险势易域、地广道狭,和军事上的生地、死地。所谓﹁将领﹂,指将帅的才智、笃信、仁爱、勇武、威严。所谓﹁法制﹂,指组织编制与将吏职责的规定和军需供应的管理。

  做为领兵的将帅对以上五个基本要素都要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只有深刻地了解并掌握了它,才能驾驭战争打胜仗;反之,如果不了解不掌握它,就会吃败仗。所以,不仅要懂得五事,还要根据由五事延伸出来的七计进一步具体分析比较,从而探求战争的胜负。七计说的是:哪一方的人和、政治贤明?哪一方的将领才能过人?哪一方占有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令严格执行、军令如山?哪一方的军队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令行禁止?然後依据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对比,就完全能够判明谁胜谁负了。

  如果将帅听从我的计谋︵五事七计︶,并能运用它指挥作战,那就必定取得胜利,这样的将帅就一定要留在指挥岗位上,委以重任;如果将帅不听从我的计谋,而按他自己的意图去指挥作战,那就一定失败,那就让他离开指挥岗位,绝不能留任他。

  如果利害得失估量准确,有利的意见已被采纳,同时又尽力造成实施有利的战争决策的态势,那就给顺利作战提供了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势﹂,就是根据利害得失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指挥作战,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而奇异的行为上,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尽量做到迷惑敌人,致人而不致於人,因此,我们可以说,诡诈是用兵打仗的一项基本原则。例如,本来能打却伪装成不能打;本来要用兵却伪装成不用兵;本来要从近处攻击,却佯成向远处进攻;本来要从远处袭击,却佯成向近处进攻。

  如果敌人贪利,那就用利去引诱他:如果敌营混乱,那就要乘机攻破他;如果敌人力量充实,那就要加倍防范他;如果敌人兵力强大,那就设法避开他;如果敌人的将领易於发怒,那就想方设法挑逗他,使他激怒而失去理智、轻举妄动;如果敌人卑视我方,那就要设法使敌人更加骄横,然後寻机打击他;如果敌人休整得充分,那就要设法使敌人疲惫;如果敌人内部团结和睦,那就要设法离间他。

  总之,千方百计,设法寻机,要在敌人毫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果断行动。这些都是指挥战斗的诡道之法,也是军事家取胜的奥秘所在。但是,这些都不是事先主观规定并照传照搬的,因为它们总是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随机而变的。

  拉开战斗序幕之前,就已﹁庙算﹂周密︵古时,战前君主在宗庙里举行仪式,商讨作战计画︶,充分估量了有利条件,开战之後往往会取得胜利;拉开战斗序幕之前,﹁庙算﹂不周密.,少去分析有利条件,开战之後就很少能取得胜利,更何况开战前既无﹁庙算﹂,又不分析取胜的有利条件呢!我根据以上决定胜负的﹁五事﹂﹁七计﹂的分析,加上作战指挥﹁诡道﹂原则的运用,以及战前的﹁庙算﹂多少,结合敌我双方的实际状况进行考察,谁胜谁负就显现出来、不言自明了。

  --------------------------------------------------------------------------------

  第二篇

  作战篇

  [论速战速决的进攻策略]

  孙子说,我们所进行的战争乃是以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因此兴兵打仗,一般需要起用装载士卒的轻型战车千辆,运载军械的重型战车千辆,出动穿戴甲胄的兵卒十万,再加上千里运送给养上这是物力。前方和後方消耗的费用,外事交往的开支,购买供弓矢箭戟等器械所需的胶、漆材料的开销,再加上供给和保养战车、盔甲等装备的费用,每天就要耗费千金之巨,这是财力。在具有这样巨大财力和物力之後,十万大军才能启程出征。

  带领这样需要巨大物力财力支撑的庞大军队作战,其进攻策略的立足点应是速战速决,绝不能采取旷日持久的﹁胜久﹂策略,因为,时间拖长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如果再采取攻城策略,那就更加会使战斗力消耗殆尽。十分明显,旷日持久地在前方作战,必然使国家财力不支、物力不足。一旦前方军队疲惫、锐气大减、战斗力耗尽,後方的财力物力枯竭,其他诸侯就会乘我方陷入重重困难之机,发起攻击。在这种严峻的态势下,即或再高明的将领,纵有回天之力,也无法妥善地处置这种灾难性後果。所以,只听说有笨拙的速胜,而没有看到巧妙的久拖,或者说,速胜即或是笨拙的,也比久拖不决的巧妙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因为庞大军队在前方长时间持久作战,却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不了解长期用兵打仗所带来的危害,也不会真正懂得兵贵神速的好处。

  善於用兵打仗的将帅都清楚速战速决的可贵。他们在指挥作战时,从不进行第二次徵集士卒,从不多次运送补给和装备,如果需要补充的话,那就在敌方那里就地解决,尤其军队需要补充的粮草更需要取於敌方,这样,我方就可以得到充足的补给供应。

  国家处於贫困境地的原因,在於军队长期在前方作战而远道运输,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军队远征必然要远途运输,而远途运输又一定给百姓带来沈重负担;靠近军队驻紮的地域,物价必然高涨,而物价飞涨,必使百姓财物枯竭,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的徵赋徭役不断增加,结果军队战斗力耗损、战场供给枯竭、家家空虚,这自然导致国库贫乏。可见,由於拖延不决的长期作战,对於每户人家来说,百姓的财物十份就会耗去七份;对於公家来说,战车损坏,战马疲病,装备、兵器、战具、辎重车辆受到损耗,国家的资财十份就要耗去六份。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凡是明智的将领,在领兵作战中都谋求在敌国那里解决粮秣的补给问题,因为从敌国那里得到一锺︵六十四斗︶粮食,就抵得上从国内长途运送的二十锺粮食;从敌国那里得到一石︵一百二十斤︶草料,就等於从国内运送的二十石草料。

  只有把士卒的士气激发起来,才能保持部队的旺盛斗志,每个兵卒才会勇敢杀敌。如果想要夺取敌人的财物,那就要不吝财物奖赏士卒。如何奖赏呢?其办法是,凡在车战中首缴敌人战车十辆以上者,给予重奖,并把敌人的旗帜更换为我方旗帜,及时把它编为己方战车队列,派自己的士卒同俘虏夹杂乘坐、混合编组;同时还要对俘虏的敌方士卒采取优待供养政策。这样,就可以化敌为我,从而削弱、战胜敌方,而使自己日益强大。

  总而言之,兴兵作战必须崇尚兵贵神速的策略,而不应采取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法。这就是兵法中所提倡的﹁兵贵胜,不贵久﹂。

  凡深谙用兵的将帅,在车战中都不采用﹁巧妙﹂的持久战法,而要采取速战速决的进攻策略,这是因为他们时时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掌握着民家的命运,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

  第三篇

  谋攻篇

  [论巧用计谋征服敌人]

  孙子说:一般来讲,用兵打仗应遵循如下的法则:整个地制服敌国才是上等的策略,而部分地击破敌国则是次等的策略;整个地征服一个军才是上等的策略,而部分地击破一个军则是次等的策略;整个地征服一个旅才是上等的策略,而部分地征服一个旅则是次等的策略;整个地击败一个卒才是上等的策略,而部分地击败一个卒则是次等的策略;整个地击败一个伍才是上等的策略,而部分地击败一个伍则是次等的策略。因此,即或作战一百次取胜一百次,也不是最完善的计谋。只有在以强大的战斗力为後盾的前提下,巧用计谋不用交战而征服敌人,才是好中之好的最佳方案。

  可见,用兵打仗,上策是及早察明敌之政治和作战动向,从智谋上战胜敌人,即在计谋上胜敌一筹,用计谋使敌人屈服;其次是从外交上压服敌人,即联合自己的盟友,拆散敌国的同盟,使敌人处於孤立无援的困境;再次便是攻打敌人的军队,以武力战胜敌人;而下策是攻夺敌人的城堡,这是作战中不得已而为之的最下等策略。因为攻城所需器械,如橹︵装在车上俯瞰敌人城内情况的望楼︶和轒轀︵上蒙牛皮下容数十人的四轮大车︶,需要三个月才能制成,构筑在敌人城下藉以登城的土山,也需要三个月才能完工。如果指挥攻城的将领没等完成以上的攻城准备,就忍不住他的愤怒而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爬梯攻城,其结果是士卒被杀三分之一,而城堡仍攻不下来,这就是攻城之法所带来的灾难。

  所以,善於指挥作战的将领,不是采取用武力交战的办法使敌人屈服,夺取敌人的城池不是用硬拚的办法去占领,吞并或灭亡敌国也不是采取久拖不决的消耗战。因此,运用谋略迫使敌国完全降服,军队不受挫折而取得完全胜利,以争雄於天下,这就是运用谋略降服敌人的法则。

  如果由於各种条件制约必须付诸武力时,使用军队作战的法则是:有十倍於敌的兵力就围歼他,有五倍於敌的兵力就进攻他,有两倍於敌的兵力就设法各个击破他,同敌人兵力相等要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如果我方兵力少於敌人,那就要尽可能地采取防守的策略,如果我方战斗力不如敌人,那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同敌人交战,即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避开的办法。千万要记住,力量弱小的军队倘若鲁莽地坚持同强大的敌人拚杀,不注意或不善於保存自己的力量,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做为军队的统帅,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支柱、君主的助手,和国君的关系是否密切,配合是否协调,往往决定国家的安危兴亡。如果亲密无间、协调一致,国家就会强盛起来;如果离心离德、关系疏远,国家就会衰弱下去,以致败亡。

  做为一国之主的君王,也要注意尊重统领军队的将领的权威,绝不能凭主观想像乱加干扰。一般来讲,由於君主不了解军队实际作战情况,而干预作战行动的危害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君不了解三军不应进攻而硬性命令进攻,不应退却而硬性命令後退,这是典型干扰牵制军队的行为。第二种是国君不了解三军的内部事务︵如管理、教育、奖罚等︶而乱加于预,这些必然引起军队上下迷惑不解。第三种是,国君不甚懂得军队行动因战斗态势变化所采取随机应变的用兵权谋,而干预军队指挥,这也必然使三军上下产生各种疑虑。一旦,军队上下处於迷惑不解、疑虑重重的境地,列国诸侯定会乘机制造祸难。以上三种情况就叫做﹁乱军引胜﹂,即搞乱了自己的队伍,使敌人有了空隙可钻,从而导致了敌人的胜利。

  兴兵作战是可以预知胜利的,但是必须以熟知下面五种情况为前提:一是敌我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什麽情况下可以打,什麽情况下不可以打,具有了这种准确判断力,就会取得胜利;二是既能指挥大部队作战,也能够指挥小部队作战,具有这种应战能力就会取得胜利;三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三军上下同仇敌忾,就会取得胜利;四是以有戒备的军队对待防御松弛的军队,具有这样条件,就会取得胜利:五是将帅具有指挥才能而且国君不干预牵制,就会取得胜利。以上这五条原则就是预测胜利的依据。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既了解敌方情况又深知己方状况,每次作战都不会处於险境,更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情况,只熟悉己方情况,打起仗来胜负各半,既可能打胜,也可能打败;既不了解敌方情况,又不熟悉己方情况,每次作战都会处於险境,一定要吃败仗。

  --------------------------------------------------------------------------------

22

主题

138

回帖

381

积分

水天使

Rank: 3Rank: 3

积分
38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1: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篇

  形篇

  [论胜可知的军事实力]

  孙子说:古代善於指挥作战的人,首先要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此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有利时机。创造条件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在我方,敌人可能被战胜,在於敌人使我方有可乘之机。所以,善於指挥作战的人,能够创造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不能使敌人必定被我战胜。可见,胜利是可以预测的,但在不具备战胜敌人的条件下,绝不能依据自己的愿望去硬战强攻。

  我方之所以不能被敌人战胜是由於我方防守严密,不给敌人可乘之机;敌人可能被我方战胜,是因为敌人有可以被我利用的漏洞,使我方具备了攻打他的条件。我之所以采取守势,是因为敌人兵力有余;之所以采取攻势是因为敌人兵力不足。故此,善於防守的军队,像隐藏在深不可测的地底下那样,使敌人无法窥视其行踪;善於进攻的军队,像行动在高不可攀的天上那样,使敌人无法戒备,正因为如此,防守必能保全自己,进攻必能取得全胜。

  对胜利的预见不能超过一般人所知道的,并非高明之最;通过艰苦的作战而取得胜利,即便是被天下人称道,也难以称得上是优中之优。这好比是能举起一根毫毛算不上是力气大,能看见太阳和月亮算不上眼睛明亮,能听得惊雷的轰鸣算不上耳朵聪灵一样。古人所说的善於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取胜於容易战胜的敌人,即能够运用计谋,抓住敌人的弱点,发起攻势,就容易取胜,既不用反覆部署,也用不着大砍大杀,就可轻而易举地取胜。故此,善於作战取胜者,既没有奇异的胜利,显不出智谋之名,也看不出勇武之战功。他取得的胜利没有差错都是建立在必然的、确有把握的基础之上。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所采取的作战措施是胜在必然,他所战胜的是实际上已处於必然要失败地位的敌人。

  所以,善於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设法使自己立於不败之地,同时又不错过打败敌人的良机,由此看来,胜利之军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尔後才谋求与敌人交战;而失败之军则是先盲目地首起战端,尔後将胜利寄托於侥幸。善於用兵的人先从各方面修治不可胜之道,确保法令的执行,这样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宰,把致胜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兵法说要注意五种情况:第一叫做﹁度﹂,即国土面积的大小;第二叫﹁量﹂,即国家物产的多寡;第三叫﹁数﹂,即敌我双方可能徵召和供养的兵力数量;第四叫﹁称﹂,即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权衡;第五叫﹁胜﹂,即判断胜负的可能性。对双方国土面积大小作出判断形成﹁度﹂,由此而得出物产多寡的﹁量﹂,根据物产多寡来确定可能动员和供养的兵力数量,根据双方兵力的数量,进行权衡对比,根据双方力量对此判断战争的胜负。所以,胜败两军相较,实力是相当悬殊的。不妨以一铢和一镒作对比。一镒比一铢重五百多倍。胜军比之败军好以以镒比铢;败军比之胜军好此以铢比镒。胜利之军在指挥士卒作战的时候,就像从八千尺的高处决开溪中的积水一样,其迅猛之势是难以阻挡的,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是战无不胜的,这就是军事上﹁形﹂的生动体现。

  --------------------------------------------------------------------------------

  第五篇

  势篇

  [论奇正之变]

  孙子说:一般来讲,治理人数众多的军队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是军队组织编制方面的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像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是通信、联络、指挥方面的问题;率领三军作战,即使全军遭受敌人突然袭击也不至於失败,这是﹁奇正﹂的运用问题,即所谓奇,是指灵活运用出敌不意等战法,所谓正,是指正规的正面迎敌等战法;军队的进攻要像以石击卵那样一下子粉碎敌军,所向无敌,这是﹁虚实﹂的问题︵虚实指战斗力的强弱、优劣︶。

  一般来说,作战的方法是,用正兵挡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於出奇制胜的将帅,他的战法就像天地变化那样无穷无际,像江河奔流那样不竭不息。周而复始,日月落下去,又再升起,这就像日月运行一样往复无穷。死而复生,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过去了,又再回来。音阶不过宫、商、角、徵、羽五音,然而五种音阶的配合变化,却会奏出听不胜听的乐曲来;颜色不过青、黄、赤、白、黑五色,然而五种颜色的配制变化,却会描绘出看不胜看的色彩来;味道不过辣、酸、咸、苦、甘五味,然而五种味道的搭配变化,却会产尝不胜尝的味道来。作战的基本战法不过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配合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奇正相辅相生,奇可生正,正可生奇,奇正变化不可穷尽,这就像圆环旋转那样,无头无尾,谁能穷尽它呢?

  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奔泻,致使石头漂移,这是由於具有巨大冲击力的水势所使然;凶猛的鸷鸟,以飞快的速度搏击,以致能捕杀其他鸟兽,这是由於牠能控制时机、节奏适度所使然。因此,善於指挥作战的将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他所掌握的行动节奏是短促猛烈,猝不及防。这种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这种节奏,犹如触发弩机。

  旗帜纷杂,人马众多,在这种混乱状态中作战,必须保持自己部队的镇静而不乱;战车转动,人马奔驰,在这样浑沌不清的情况下打仗,必须把部队部署得严整、灵活,四面八方都能应付自如,使敌人无隙可乘、无懈可击。在一定条件下,紊乱可以由严整、有条理中产生,怯懦可以由勇敢产生,软弱可以用强大产生。治或乱,是编制、组织、指挥的好坏问题;勇或怯,是态势优劣、气势盛衰的问题;强或弱,是军事力量大小的问题。所以善於调动敌人的将帅:向敌人示形,做出某种姿态即以假象欺骗敌人,敌人就会信以为真而听从调动;用这些方法引诱调动敌人,使敌人上当受骗,用重兵设伏以等待敌人,掩击消灭他。

  所以善於指挥作战的将帅,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全局有利的态势上寻机战胜敌人,而不放在对下属人员的依赖和苛求上,因而能够选择胜任的部属,充分利用有利的态势去夺取胜利。善於利用有利态势的将帅,指挥士卒作战,就像滚动木石一样运转自如;木头和石头的共同特性是:把它们安放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便静止不动,把它们安放在地势陡斜的地方便转动滚移;方形的木石就比较静止稳定,圆形的木石便容易转动滚移。所以善於指挥士卒作战的将帅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从八千尺高的山上向下飞滚圆石那样,迅猛不可当,这就是军事上所谓﹁势﹂的要领。

  --------------------------------------------------------------------------------

  第六篇

  虚实篇

  [论避实击虚、争取主动]

  孙子说:凡是先占据战场而待机歼敌就可休息安逸、获得主动,而後到达战场则因快速急进而仓促应战,势必疲劳被动。所以善於指挥作战的人,能摆布敌人争取主动而不被敌人摆布陷於被动。能促使敌人自动就范、进入我预设战场,是以利诱骗敌人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前来进攻我军,是用祸患来威胁敌人的结果。所以,如果敌人得到休整,那就要设法使其疲劳;如果敌人给养充足,那就要设法使其饥饿;如果敌军坚守不动,那就要设法使其调动。因此,出兵攻击敌人,一定是敌人奔赴急救的地方,即出兵攻打敌人要害之处。

  这样就可以行军千里而军队不致疲劳,这是因为军队行进在没有敌人或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要进攻就一定攻得下,这是因为攻打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住的地方;要防守就一定守得住,这是因为扼守敌人必来攻打的地方。可见,善於指挥进攻的将帅,能使敌人不知道应该在什麽地方防守;善於组织防守的将帅,能使敌人不知道应该向什麽地方进攻。微妙啊,微妙啊!微妙得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啊,神奇啊,神奇得听不出一点声息,所以这样的将帅才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进攻时,敌人不能抵御的原因,是因为我军冲向了敌人空虚的地方;退却时,敌人不能追赶上的原因,是因为退却速度快而敌人追不上。所以,我军要想和敌人作战,敌人即使高筑堡垒、深挖战壕,也不得不出来跟我军交战上这是因为攻打了敌人必然要救援的要害地区;我军不想和敌人交战,即使是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跟我军交战,这是因为我军设法把敌人引到了别的方向。

  所以,用示形的办法欺骗敌人,诱使敌人暴露企图,而自己却不露形迹,使敌人不知虚实、捉摸不定,这样便能做到我军兵力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分散;我军兵力集中成为一处,敌军的兵力分成为十处,这样,我军就可以用十倍於敌的兵力进攻敌某一处的兵力。如果一旦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那就能够造成或提供以众击寡的时机,那麽与我军直接交战的敌人就有限了。我军预定与敌人交战的地方,敌人摸不到,判断不准,既然敌方不知道我军要向哪里进攻,敌人要设防的地方就要多;敌军设防的地方多,那麽跟我军直接交战的兵力就必然相对减少了。因此,敌人前面设防,後面的兵力就少了;後面设防上前面的兵力就少了;左翼设防,右翼的兵力就少了;右翼设防,左翼的兵力就少了;到处都设防,就处处都力量薄弱。兵力薄弱是因为被动地去处处设防的结果;我军兵力雄厚.是由於迫使对方分兵设防的结果。

  所以,如果能预知交战的地点和时间,那麽,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和敌人会战。如果既不能预知交战的地点,又不能预知交战的日期,那就会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不能救援左翼,前面不能救援後面,後面不能救援前面,更何况距离远的有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依我看来,即使敌国军队再多,但不知我军虚实,那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又有什麽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的。敌人兵力虽然多,却可以通过让敌人兵力分散的办法,使他无法用全力与我军交战。

  侦察和判断敌情,应注意以下四点:一、要认真分析判断敌情,以推知敌人作战计画的得失;二、挑动敌人,从而了解敌人行动的规律;三、向敌人示形,诱使敌人暴露形迹,从而了解哪里是死地,哪里是生地;四、派少量部队跟敌人较量,以了解敌人兵力部署,知道他哪里兵力不足,哪里兵力有余。所以,军队作战方式灵活到极妙的程度,能达到使敌人看不出他的虚实形迹;看不出虚实形迹,那麽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不能窥视出我军的虚实,即使有很高明的人,也不能谋画出对付我军的办法来。根据敌情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即或在众人面前取胜,众人也无从了解怎样取胜的;即或人们都了解我所以取胜的一般作战方法,可是不知道我怎样运用计谋取得胜利的方式和方法。所以,作战方式一定要灵活多变,每次取胜的方法都不要重复,而应适合敌情的发展变化无穷。

  用兵作战的原则像水的流动一样,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取胜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因为地势的高低而不断改变它的流向,用兵作战要依据敌情而决定其取胜的方针。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原则,亦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得胜利的,就可以称为用兵如神了。用兵作战的原则,就像自然现象一样,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春、夏、秋、冬四季依次交替,不可能哪一个季节在一年中常在;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明暗圆缺,永远处於变化之中。

  --------------------------------------------------------------------------------

22

主题

138

回帖

381

积分

水天使

Rank: 3Rank: 3

积分
38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1: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篇

  军争篇

  [论掌握战场主动、争取先机之利]

  孙子说:用兵作战的法则多种多样,它包括从将帅接受国君作战命令起,经过动员民众、集中士卒、组编军队,直到与敌人对阵交锋等全部过程。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战机,全凭将领的审时度势,其中最困难的莫过於军争了。所谓军争,就是掌握战场主动,争取先机之利,使自己处於优势地位。军争之所以难,就在於:要把迂回绕远的路变成直捷近便之路,把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用以小利引诱敌人上钩,迂回绕过敌人占据的军事必经道路,这样,就可以收到後於敌军出发而先於敌军到达,并及时抢占有利地势,取得先机之利的效果,如此指挥作战的将领,就是领会了﹁迂直之计﹂的奥妙了。

  军争是为了夺取战场上的先机之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危险。如果三军携带全部装备和辎重去争有利之地,就会由於运动困难、行军迟缓而不能按时到达;如果三军丢下装备和辎重去争利,虽机动的速度加快了,但情况一旦有变,就有失去补给而无法作战的危险。所以卷起衣甲急速行军,日夜不停,两路并进,走加倍的路程,赶到百里以外和敌人争利,三军的将领就可能被擒;其原因是,精壮的士卒还可能跟上队伍行进,而疲弱的士卒就往往落伍掉队,结果只能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达预定战场。如果赶到五十里以外和敌人争利,先锋部队的将领可能损伤受挫,因为这只能有半数的兵力到达预定战场参加作战。即便赶到三十里以外和敌人争利,也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到达参战。可见,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军队没有粮秣就不能生存,军队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就无法坚持作战。

  掌握战场主动,争取先机之利,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应明确以下三点:一是如果不了解各诸侯的战略企图,就不能轻易和他们结交;二是不熟悉山岭、森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实际情况,就不要盲目草率行军;三是不用向导就得不到地利。所以,打仗要讲究诡秘奇诈,要使敌人迷惑不解、捉摸不定,自己才有稳当的立足点。而且还要根据是否有利於我采取适当的行动,要适时地分散和集中,从而灵活多变地使用兵力。这样,军队行进,快起来迅猛如疾风,慢起来像森林一样徐徐摆动;军队进攻起来,像烈火那样猛不可当;防守起来,像山岳那样巍然屹立;隐蔽起来,像在阴黑天看不见日月星辰那样,使敌人对我军行动茫然无知;动作起来,像雷霆万钧,使敌人惊愕而无所措手足。在敌方乡间掠取粮秣时,要兵分几路行动;开拓地盘时,要分别利害,择要据守,权衡敌我态势,相机而动。总之,先懂得以迂为直计谋的就能争取战场上的主动,就会取得胜利,这就是军争的法则。

  军政︵古代兵书,现已失传︶上说:﹁打起仗来用语言指挥听不见,所以使用金鼓联系;用体态联系看不清,所以使用旌旗指挥,统一号令,统一行动。﹂一般来讲,夜间作战指挥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指挥多用旗帜,之所以变换指挥信号,都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听能力。军队用金鼓旌旗指挥,使行动一致起来,勇敢的将士就不能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能单独後退,这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有效方法。

  在军争中除了掌握战场主动,争夺先机之利外,还必须注意掌握住敌我双方的﹁气﹂和﹁心﹂。所谓﹁气﹂,就是士卒的士气,所谓﹁心﹂,就是将帅的决心。军争中就要做到:一、打击敌军的士气,使其低落下来;二、动摇扰乱敌将的决心,使其迷惑疑虑、举棋不定。军队的士气,在初战时往往十分旺盛,锐不可当,所谓﹁朝气锐﹂;经过一段时间後,力量大为损耗,士气往往逐渐怠惰消沈,所谓﹁昼气惰﹂;到作战後期,士气低落甚至衰竭,所谓﹁暮气归﹂。

  所以善於用兵作战、争得主动的将帅,总是避开敌军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甚至衰竭时再实施攻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对待敌军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对待敌军的鼓噪,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对於敌人来说就是夺其将领之心。以我军有利地形和阵地接近来等待敌军的长途跋涉,以我军充分的休整和充足的物资储备来等待敌军的疲惫和饥饿,这是掌握与提高战斗力的方法。在军争中,不要轻易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军,不要进攻实力雄厚、阵容严整的敌军,这是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在军争中遇到如下情况要按下列原则妥善处置:如果敌军占据高地,居高临下,就不要仰攻他;如果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攻击他;如果敌军佯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他;如果敌军攻势锐猛,就避开而不要攻击他;如果敌军用小部队作诱饵,就不要上当;如果敌军撒兵回国,就不要拦阻他;如果合围敌军,就要留个缺口;如果敌军处於穷途末路,就不要追逼他,这些都是用兵作战的重要原则啊!

  --------------------------------------------------------------------------------

  第八篇

  九变篇

  [论随机应变、灵活用兵]

  孙子说:用兵作战随机应变,灵活处之。主将在领受国君命令後,就要徵集兵员、组编军队、出征作战。在征途中可能遇到﹁圯地﹂﹁衢地﹂﹁绝地﹂﹁围地﹂﹁死地﹂等各种地域,因此要针对不同地域和敌军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遇到难於通行的﹁圯地﹂,不可宿营;行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衢地﹂,要联络诸侯、结交朋友;遇到交通不便、水草皆无、难於生存的﹁绝地﹂,绝不可停留;行至进退两难、易被包围的﹁围地﹂,就要防敌袭击、巧设奇谋;当陷入前不得出、後不得退,非死战就难以生存的﹁死地﹂,要坚决果断,拚死搏斗、置於死地而後生。

  在战场上遇有错综复杂的情况,要灵活处置。有的道路不要通过,有的敌军不要攻击,有的城邑不要攻占,有的土地不要争夺,国君的某些命令也可不接受,这就是被历代将帅所推崇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可见,如果将帅能精通各种地区的灵活处置,就是懂得用兵的法则了。如果不通晓各种地形的灵活利用,虽然了解地形,但也不能得到地利为我军所用。指挥作战,不善於随机应变、灵活处置,即或知道﹁五利﹂︵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也不能使军队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出来。

  聪明的将领在考虑问题、制定谋略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利与害这两个方面。既要充分考虑到有利的方面,从而坚定取胜的信心和勇气,即或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要看到有利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利的一面,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发现些困难和可能遭受的挫折,把可能发生的祸患尽早消除。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要使列国诸侯屈服,就要用他们最害怕、最忌讳的手段去扰害和威胁他;要使列国诸侯疲於应付,就要让他做不得不做的事情,繁忙不止而陷於烦劳;要使列国诸侯被动奔走,就要用小利引诱他。

  另外,用兵作战的法则还有:两军对垒,不要指望敌军不会来犯,而要依靠自己作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指望敌军不会进攻,而要依靠我军具有使敌军无法攻破的足够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作好充分准备,使进攻之敌无隙可乘。

  用兵作战的将帅要禁忌五种危险:一是有勇无谋、只知硬拚,这就可能被敌诱杀;二是贪生怕死、临阵畏怯,这就可能被敌俘获;三是暴躁易怒,禁不起敌军挑逗、凌辱,这就可能被敌欺骗;四是廉洁好名、过於自尊,这就可能因敌羞辱而失去理智;五是过分地爱惜迁就民众,这就可能使我军烦劳陷入被动。以上五点,是将帅易犯的过失,其中也反映了将帅性格上的缺点,它是指挥作战的灾害啊!有时全军覆灭、将领被杀,就是由这五种危害所引发的,因此,作为三军的将帅不能不警惕,不可不认真加以考虑啊!



  --------------------------------------------------------------------------------

22

主题

138

回帖

381

积分

水天使

Rank: 3Rank: 3

积分
38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1: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第九篇

  行军篇

  [论行军布阵要领和料敌方法]

  孙子说:军队在有敌情背景下和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行进,要注意﹁处军﹂﹁相敌﹂。所谓﹁处军﹂,是指在掌握军队行动时遇到各种地形的处置,所谓﹁相敌﹂,是指观察与判断敌情。﹁处军﹂﹁相敌﹂的要领和方法一般是:通过山地,必须沿着低谷行进,驻军紮营时,要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领高地,切忌仰攻,这是在山地行军时的处置方法。横渡江河之後,应推进到距河岸较远的地域驻紮;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应在河滨迎击他,而要乘敌军半渡之际,即敌人一半渡过江河,另一半未渡过江河的时候,给予迎头痛击,这样最为有利;如果想和敌军决战,就不要扼守岸边,而要把我军配置在居高向阳的有利地带;如果在水边紮营,就要驻在河流的上游,切忌逆着水流驻军,这是行军在河流地域的处置方法。通过盐硷、沼泽地带时,应赶快离开,绝不能停留。如果在此和敌军不期而遇进行交战时,我军就必须靠近水草而背倚森林,这是在盐硷沼泽地带行军的处置方法。在平原地带驻军,应选择平坦的地域,最好背靠高处上前低後高,这是在平原地带行军的处置方法。以上四种就是实际应用和正确处置的行军原则,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按出土汉简,赤帝、青帝、白帝、黑帝,当指四方部族首领︶正是由於灵活﹁处军﹂的结果。

  军队最好驻紮在高阳之地,不宜驻紮在低洼之处;最好正面向阳,背靠阴湿之地;最好驻紮在物产丰富便於生存之地,这样,士卒就不会受到任何疾病的侵扰,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丘陵、堤防等地域驻军,应使主力部队背倚高地,把三军安置在向阳的一面。这些都是部队行军如何利用地形得到的好处,因此说地利乃是争取胜利的辅助条件。上游有雨,水沫涌来,洪水将至,要严禁蹚水渡河,就应等待水流平稳之後再行进。

  进军途中遇到横穿﹁天涧﹂﹁天并﹂﹁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时,必须迅速离开,绝不能靠近。所谓﹁天涧﹂,是指前後险峻、中间横水、不得超越的溪谷;所谓﹁天井﹂,是指四面陡峭、中间汇积溪水,像天然的大井;所谓﹁天牢﹂,是指三面绝壁、易进难出,像天然的牢狱;所谓﹁天罗﹂,是指草深林密、荆棘丛生、行动极其困难,像天然的罗网;所谓﹁天隙﹂,是指坑沟交错、又深又长、难以通过,像天然的地缝,以上这六种地形是行军的险地绝境。因此,我军一定要远离它,而让敌军靠近它。我军设法面向着它,而让敌军背倚着它。进军途中遇有险要的隘路,芦苇丛生的低洼地及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必须反覆搜索,因为这种区域都是敌奸、伏兵容易隐藏的地方。

  敌军离我军很近而又能保持镇静的,是仗着他据有险要地势;敌军离我很还而主动派兵来挑战的,是妄图引诱我军冒进;敌军放弃险要地势而进驻平坦之地,是企图诱惑我军进入险地,有利於和我军决战。

  进军途中要注意观察、仔细分析、作出判断,千万不要被现象所迷惑。许多树木摇摆,可能是敌军向我军袭来;草丛中没有许多遮障,可能敌军已布下疑阵;鸟雀飞起、围绕不集,可能下面设有伏兵;野兽惊恐、猛跑不归,可能有大批伏兵在准备进攻。尘土飞扬而呈尖状,可能敌军战车驰来;飞尘低平而面广,可能敌军步兵在开进;飞尘散乱纵横而断断续续,可能是少数敌兵在拽柴而行;飞尘稀少而时起时伏,可能是敌军在安营紮寨。

  在两军交战过程中,如果敌军派来的使者言辞谦恭,其背後可能在加紧备战;如果敌军派来的使者措词强硬而摆出进攻架式,其背後可能在准备撒退;敌军轻车先出动,部署在侧翼,可能在列阵;敌军没有约会而突来议和的,可能另有阴谋;敌军调动频繁往来奔走,兵车已经展开,可能企图和我军决战;敌军半进半退伪装混乱,可能想引诱我军冒进。

  敌兵倚着兵器站立,这是敌军缺粮而饥饿的表现;敌兵打来水而自己抢先喝的,这是敌军缺水而乾渴的表现;敌兵见利而不进取,这是敌军疲惫已极的表现。敌军营寨上空集聚着鸟雀,表明敌营已空虚少人;敌营中夜间有人惊呼的,表明敌军心理恐慌;敌营内纷扰无序,表明敌军将领缺少威严;敌营上空旌旗乱动,表明敌军战阵已经混乱;敌军官吏经常发怒打骂士卒,表明敌军士卒疲惫已经厌战;敌军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肉,又把炊具收起,部队不返营房的,表明敌军已成穷寇在准备拚死突围。敌将低声下气慢慢地和部下谈话,表明敌军将领已失去军心;敌军频频悬赏,表明敌军已无计可施:不断惩罚部下,表明敌军已陷入困境;敌将对待士卒先强暴,然後又惧怕部下的,表明敌将极不精明;敌军派来使者委婉请求谅解,表明敌军想要休兵息战。敌军怒气冲冲向我军开进,但不久既不交战也不後撤,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谨慎地察明他的真实意图。

  行军作战的兵力不是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也就足以战胜敌军了。只有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才往往成为敌军的俘虏。

  最後,在行军中必须注意以恰当的奖惩和严明的军纪,来提高部下和士卒的战斗力。将领在实施奖惩的时候,如果士卒尚未亲近依附自己,就贸然处罚他们,那士卒一定不服、心存怨恨,这样的士卒在作战中就难以使用;虽然士卒已亲近依附自己,但将领一味迁就、应罚不罚,这样的士卒在作战中也是难以指挥的。因此,对待士卒既要用政治道义怀柔宽仁使他们思想一致,又要用军纪军法整治他们,从而统一指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必定取得胜利,这就是兵书中所说的口之以文,齐之以武的含义。平时教育部队严格执行命令、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战时他们就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平时法令不认真严格执行,不教育士卒,战时他们就不会自觉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当然,这样的军队在作战中就不会取得胜利。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命令之所以贯彻执行,这都是由於将帅与士卒之间已建立起相互信赖融洽关系的绿故啊。

22

主题

138

回帖

381

积分

水天使

Rank: 3Rank: 3

积分
38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1: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篇

  地形篇

  [论据地作战及败兵之因]

  孙子:地形可分为﹁通﹂﹁挂﹂﹁支﹂﹁隘﹂﹁险﹂﹁远﹂六类。地势平坦,我军可以顺利开往敌占区,敌人也可以顺利来到我军营地,这种地方叫做﹁通﹂地。在﹁通形﹂地域作战,应掌握主动,先机占领视野开阔的高地,还要沟通本国补给线与战场的联系,保证粮草运输畅通无阻,以防敌人利用平坦的地势断我後方供给,如此用兵作战才对我军有利。部队可以顺利而去却不易撤回的地方,叫做﹁挂﹂地。在﹁挂形﹂地域作战的原则是:如果敌军没有防备,我军就要立即出击,战胜他们:如果敌军已经设防,我军出击而不能获胜,又难以返回,对我军是不利的。

  那种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也不利、两军相持不下的地方叫做﹁支﹂地。在﹁支形﹂地域作战,哪一方离开阵地依托,都有被击败的危险,所以即便敌人利诱我军,我军也不能贸然出击;相反地,可以带领部队脱离阵地,佯作撤退,诱使敌人向我追击,待敌开始脱离其阵地而又没全部离开时,我军再调头发起攻击,这种战法对我军是有利的。两山之间狭谷地带叫做﹁隘﹂地。在﹁隘形﹂地域作战的原则是:如果我军能先敌到达,就应以足够的兵力布置到隘口,严阵待敌;如果敌人先机到达,并以重兵据守隘口,那麽我军就不要和他交战;如果敌虽先我到达,但还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则可以迅速攻打他。

  坎坷纵横、崎岖不平的地域叫做﹁险﹂地。在﹁险形﹂地域作战的原则是:我军如能先敌占领,务必在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布阵待敌;如果敌人先期占领,就应引兵撤离,不和他交战。敌我相距遥远,行军、运输都不便利的地域叫做﹁远﹂地。在﹁远形﹂地域作战应注意的是:如果势均力敌,不宜长途迎敌,否则勉强求战,必定对我军不利。这六条,是利用地形作战的原则,也是将帅的重大贲任,是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的。

  用兵作战遭到失败的情况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这六种情况,都不是由於天时地利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灾难,而是由於将帅的过错造成的。在敌我条件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是盲目硬拚,攻击十倍於我的敌人,必因寡不敌众而败北,这种败兵叫做﹁走﹂兵︵古时﹁走﹂字意为跑︶。士卒强悍而将吏懦弱,约束不力,管理松弛,这种军队叫做﹁弛﹂兵。将吏蛮横而士卒懦弱,以至於畏缩不前,临战退避,一投入战斗就像陷没地下,这种军队叫做﹁陷﹂兵。偏将对主将怀有怨怒而不服从主将指挥,遇到敌军就不顾大局,忿然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的能力而加以控制,致使部队溃散,这种军队叫做﹁崩﹂兵。主将软弱无能,缺乏威严,教育训练方法不当,将吏和士卒不守规炬,排兵布阵时,横冲直撞,混乱不堪,这种军队叫做﹁乱﹂兵。主将不能准确地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又不选择精锐战斗队作为前锋,这种军队每战必败,因此叫做﹁北﹂兵。总之,具有上述六种情况的军队,是必然要遭到失败的,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

  可见,正确运用地形,是用兵作战的辅助条件。能判明敌军的虚实和作战意图,研究地形的险易,讦算路途的远近,以夺取胜利,这都是主将应懂得的道理。懂得这些道理并用来指挥作战,就必然会取得胜利;相反地,不懂得这些道理,不用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那就必败无疑了。如果符合作战原则,打则必胜,那麽就是君主命令免战,主将也应依实际情况,坚持作战;如果不符合作战原则,打也不能取胜,即使君主命令必须作战,主将拒绝作战也是应该的。所以,作为将帅,一定要做到:进军不是为了寻求个人的功名,退军也不要怕担当罪责,只是为了保全民众和士卒,符合君主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将帅如果能像对待自己的婴儿那样对待士卒,那麽士卒就能和将帅共赴艰险,赴汤蹈火;如果能像对待自已爱子那样对待士卒,那麽士卒就能和将帅一起殊死战斗。不过,只知道给士卒以优厚待遇而不善於指挥他们,只知道抚爱他们而不严格约束,做到令行禁止,出现混乱而不能严加管理,这就如同溺爱娇惯的子女一样,是不能用来打仗的。只知自己的军队具备了作战的攻击条件,而不了解敌人尚不可战胜,这样胜利的把握只有一半。只知道敌人可以击败,而不了解我军尚不具备攻击的条件,胜利的把握也只有一半。知道敌军可以击败,又知道我军也具备击败敌人的条件,但不知道地形对我不利而不应发起攻击,其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真正善於用兵作战的将帅,在排兵布阵时总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指挥作战从不迷惑,作战措施变化无穷,致使敌人难以捉摸。所以说,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胜利才有把握;如果再了解天时地利,那就可以大获全胜了。



  --------------------------------------------------------------------------------

22

主题

138

回帖

381

积分

水天使

Rank: 3Rank: 3

积分
38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第十一篇

  九地篇

  [论在不同地域作战的策略原则]

  孙子说:根据用兵作战的原则,还可以把作战地域分为如下九种: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圯地、围地、死地。这九种地区各具特点: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与敌作战,由於士卒怀恋乡土,道路近便,易於逃散归家,因此叫做﹁散地﹂。进入敌境作战但还没有深入敌人腹地,往返容易,这种作战地区叫做﹁轻地﹂。我军占领有利,敌军占领也有利,是双方必争之地,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往,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作战地域与几个诸侯国交界,谁先到达都可以结交邻近的国家,这种四通八达的地区叫做﹁衢地﹂。进入敌国纵深,越过许多城镇而难以返还之地,叫做﹁重地﹂。多山林、险阻,或沼泽、水网,道路难行,这种地区叫做﹁圯地﹂。军队开进的道路狭窄,而退出的道路又迂回遥远,致使敌军以少量兵力便可击败我军众多兵力,这种地区叫做﹁围地﹂。经过迅猛奋战则能获胜生存,不拚死战斗就会全军覆灭,这种地区叫做﹁死地﹂。

  由於上述九种地区的地理特点不同,因而采取的作战方略和战术原则也就各异: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可停留;对於﹁争地﹂要力争先敌占领,如果已被敌军占领,则不宜强攻;在﹁交地﹂,部队要协调一致,严密戒备,防止被敌分割而行进受阻;在﹁衢地﹂,应注重外交活动结交邻国,巩固同盟;深入﹁重地﹂,应夺取物资,实行因粮於敌,就地补给;在﹁圯地﹂,应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应运用讦谋,以防被敌包围;进入﹁死地﹂,要迅速果断,组织部队勇猛奋战,死里求生。

  古代所谓善於用兵打仗的将领,能使敌军的先锋部队和後续部队无法相互策应,大小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互不相接,上下隔断,无法收拢,士卒离散而无法聚集,部队集合起来也乱不成阵,我军应在有利的时机行动,在不利条件下停止,以等待和创造有利条件。请问:﹁假使敌军众多且阵势整齐地向我进攻,我们应如何对待他呢?﹂回答说:﹁先夺取敌人要害之处,那样敌人必然会听从我方的摆布了。﹂兵贵神速,要乘敌军措手不及之机发起进攻,走敌军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军不加防备的地方。

  深入敌境作战,要考虑部队在不同地区的心理变化,确定不同的作战原则:进入敌境的纵深地区作战,军心一致,敌军就无法抵挡。在富饶地区作战要掠取粮草,我军就获得充足的给养;精心供养士卒,避免他们过於劳累;提高士气,积蓄力量;还要调兵布阵,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知晓我军的战略意图。把军队布置在无路可走的境地,士卒就会宁死而不败退,既然士卒连死都不怕了,哪还有什麽目的不可达到,哪还有不竭尽全力的呢!士卒深陷最危险的境地,就会无所畏惧;无路可走了,就会军心稳定;深入敌境了,就会严格约束自己;迫不得已了,就会拚死战斗。

  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军队不待整治就会加强戒备,不待鼓动就会自动出力,不待约束就会亲密无间,不待三令五申就会严守纪律。要禁止迷信活动,消除谣言,即便死战也不退避。我军的士卒没有多余的财物,并不是由於他们厌恶钱财;士卒中没有贪生怕死的,并不是他们不想长寿。这样,发布作战命令的时候,坐着的士卒就会激动得泪湿衣襟,躺着的士卒就会泪流满面。如果把这样的士卒置於不拚死战斗便无路可走的绝境,个个都会像吴国勇士专诸和鲁国武士曹刿那样勇敢无比。

  善於用兵作战的人,他指挥的军队,协调一致,势如﹁率然﹂。所谓﹁率然﹂,是指恒山︵五岳中的北岳,在今山西浑源南︶的一种蛇,这种蛇非常敏捷灵巧,打蛇头,蛇尾就会来救应,打蛇尾,蛇头就会来救应,打牠的腰部,头和尾就会一齐来救应。试问:﹁能使军队像率然那样灵活机动、协调一致吗?﹂回答是:﹁当然可以。﹂举例说:吴国人和越国人本来相互仇视,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并遇到风险时,他们就会像一个人的左右手那样相互援救。因此,若想控制军队,即或拴住马匹、掩埋车轮,也是靠不住的;若想军队齐心协力、奋勇作战,就要靠将帅领导得法、指挥有道;强兵弱卒都能齐心尽力发挥作用,要靠将帅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於用兵作战的将帅,统率全军像指挥一个人那样得心应手,这是由於战场态势危急,致使三军不得不这样一致奋战啊!

  统帅军队的将帅处事,必须冷静而幽深,公正而有条不紊。能阻塞士卒耳目,使他们无法了解军事计画,改变战法、更换计谋,使人们无法识破;驻地经常变换,行军路线迂回,使人们无法推断出行动的意图。将帅向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要像登高後撤掉梯子一样,使军队只能一往直前,只能进不能退。将帅与军队深入诸侯的土地,要使军队像射出的箭一样迅猛异常、飞快行进。像驱赶羊群那样,赶过去、赶过来,使士卒不知道究竟要往哪里去。聚集全军士卒,投置於危险的境地,使他们不能不拚死奋战,这叫做将帅的责任。总之,依据不同的地区采取相应的作战方针,依据战场不同态势,决定采取伸缩、进退的有利措施,依据在各种处境中军队的情况,也就是战场上的心态变化,进行相应的诱导、激励,以争取胜利。这些,都是将帅不可不认真考察和研究的。

  进入敌国作战的策略是:进入敌境纵深地域上,三军就要上下齐心;进入敌境而离边境不远,士卒就易涣散。离开国土越境出征的军队,就进入了﹁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是﹁衢地﹂;敌国纵深地区是﹁重地﹂;进入敌境但离本国不远的地区是﹁轻地﹂;背後有敌坚固的阵地而前进道路又狭窄的地区是﹁围地﹂;无处可出的地区是﹁死地﹂。因此,在﹁散地﹂,要统一军队的意志;在﹁轻地﹂,要使部队行军连贯,前後相属,加强防守:遇到﹁争地﹂,要急速进到敌侧後,後发而先至;到﹁交地﹂,要使部队谨慎防守;到﹁衢地﹂,要结交邻国诸侯;在﹁重地﹂,要补充军粮;在﹁圯地﹂,要迅速行进,尽快通过;在﹁围地﹂,要阻塞缺口;在﹁死地﹂,将领要向下属表示拚死奋战的决心。战场上士卒心理变化情况是这样的:被敌包围则奋起抵抗,迫不得已就拚死战斗,陷於险境就会听从指挥。

  因此,如果不了解各诸侯国的计谋,就不能与他结交;如果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地形的特点,就不能行军;如果不用了解战区地形的人当向导,就不能得地利。对於以上的几种情况,将帅如有一种不了解,那麽这支军队就不能成为王霸的军队。凡是王霸诸侯的军队,攻打强大的国家,就能使敌国军民来不及动员和集中;它的威慑力量就能使敌国无法和别国结盟。因此,有这样的军队就不用争着和别国结交,不必把别的国家培养为自己的势力,只要相信和施展自己的力量,把威力加於敌国,就可以攻取敌人的城邑,灭掉敌国。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调动全军如同指挥一个人那样。

  指令士卒作战,但不要告诉他们作战意图;让他们去夺取胜利完成某项任务时,只告诉他们危险的一面,而不要告知他们有利的一面。把军队置於危险之地,然後才能得以保存,把士卒陷於﹁死地﹂,然後才可以得生。使士卒陷入险境,然後胜败全在人为,这样才能争取胜利,避免失败。所以,用兵作战这种事情,就在於佯顺故意,一旦有机可乘,便集中兵力,攻敌一点,虽然长驱千里,也能擒杀敌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巧妙能成大事﹂的道理呀。

  战争开始之日,要封闭关口,废除通行凭证,不许敌国使节往来;在庙堂上反覆商讨,确定战争决策。发现敌人有可乘之隙,必须立即乘虚而入,首先要攻取敌人视如珍宝的要害腹地,而不要把我军行动日期泄露给敌军,要打破常规,敌变我变,根据敌情决定作战方案。因此,开始时等待时机要像处女那样沈静,诱使敌军放松戒备,然後以脱网而逃的兔子那样的速度发起攻击,使敌猝不及防,无法抗拒我军的迅猛攻势。

22

主题

138

回帖

381

积分

水天使

Rank: 3Rank: 3

积分
38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0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篇

  火攻篇

  [论以火助战]

  孙子说:总括来说,火攻可分为五种:一是焚烧敌军的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的粮秣;三是焚烧敌军的辎重;四是焚烧敌军的仓库;五是焚烧敌军运输粮草等物资的设施。

  在进行火攻时,要具备一定条件,这些条件必须平时就有所准备。进行火攻还要掌握有利的时间,选准有利的天时,起火要选准日期。所谓有利的时间是指天气乾燥;所谓有利的天时,是指月亮从﹁箕﹂﹁壁﹂﹁翼﹂﹁珍﹂这四星宿的位置经过。凡是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的位置时,往往是起风的日子。

  运用火攻的作战方式,必须根据这五种火攻而引起的敌情变化,派遣兵力加以策应。火是从敌营内烧起,就要及时组织兵力从外面配合进行策应。如果火势已起而敌军仍然保持安静不乱的,就应等待观察,不可立即进攻,等到火势最猛时,再根据情况可以进攻就进攻,不能进攻就停止。如果可以从敌营外面点火,那就不要等待内应,只要时机和条件具备,随时可以放火。如果火从上风的地方烧起,就不要迎下风的地方顶火进攻。白天刮风时间长,到夜晚风就可能停止。大体上说,军队打仗必须了解这五种火攻方法,并根据各种条件,加以实施。

  以火攻辅助士卒的进攻,火势炽烈,效果明显;用水攻来辅助兵力,其攻势强大。水攻虽可分割、阻断敌军的粮道和救援,但不能像火攻那样烧毁敌兵及储备的物资器械。

  克敌制胜,夺取了敌人的城池土地,而不能巩固胜利,是不吉利的,这就叫﹁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君主要慎重考虑这个间题,好的将帅也要妥善处理它。如果不是有利於国家,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获胜把握,就不要动用军队,不到危急时刻,就不要轻易开战。国君不能因一时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能因一时怨恨而贸然与敌交战。

  总之,符合国家利益的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就停止。恼怒之後可以重新转为欢喜,怨恨之後也可以重新转为快乐,但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士卒战死了就不能再生。所以,明智的君主对战争一定要慎而又慎,好的将帅对战争也要十分警惕,不可轻举妄动,这是关系到安定国家并保全军队的根本道理啊!

  --------------------------------------------------------------------------------

  第十三篇

  用间篇

  [论以间侦敌要诀]

  孙子说:举兵十万,千里出征,这样大的军事行动,使百姓财物大量耗损,国家也要每天花费千金的开支,结果国家失去安宁,为之动荡不安,土地荒芜,兵荒马乱,为了运送给养和武器及其他物资,民众整日奔忙於运轮线上,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家,竟达七十万户。这样,战争相持数年,为了争得最後一天的胜利,虽然宁肯花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却不肯授予一定的爵位甚至吝惜财物给做间谍的人,就是犯了惜小费、吃大亏而不深知敌情的错误。可见,不懂用间侦敌作用的将领,是最不明智的,因而他就很难成为民众的好将领,他就很难成为君主的好助手,他就不能成为夺取胜利的主宰。

  英明的君主和贤良的将帅之所以能够在带兵作战中取得超群的胜利,那是因为他们战前了解并掌握了敌情。如何做到掌握敌情呢?既不能用占卜算卦求助於鬼神,也不能用过去相似的事物进行推测,更不能用拘泥固定的变数、星象的运转来制定作战方案,而必须依靠间谍去探知敌军的真实情况,即从熟悉敌情的人那里获取有关敌军的军事情报。

  间谍可分为五种:乡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这五种间谍同时并用,就会先知敌情采取行动,致使敌人茫然莫测、不明其妙。明了并领会这个神奇的道理,便会成为君主和将帅手中侦敌取胜的至宝。所谓乡间,是指由敌国中熟悉乡情的人充当我方的间谍;所谓内间,是指了解敌国内幕的官吏充当我方的间谍;所谓反间,是指把敌方间谍诱发为替我方效力的间谍;所谓死间,是指把假情报密告给敌人而事发後被处决的间谍,即为了欺蒙敌人,我方有意散布虚假情况并通过我方间谍传给敌人,使敌人上当,事发之後我方间谍往往会被处死;所谓生间,是指派往敌国而又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间谍。

  十分明显,在三军亲密关系中,没有比间谍更加亲近的了,没以比对间谍奖赏更为丰厚的了,没有比使用间谍更为保守秘密的了,这是用间料敌的基本原则。所以,不是超群智圣的人,不能任用间谍,不是具有为仁义而战之心的人,不能担当间谍这一重任,不是巧妙的用间者和锐敏的使用者,不能得到行间的实效。微妙啊!微妙啊!真是没有一处不可以用间啊,倘若用间的任务刚刚开始或尚未完成,就先被泄漏出去,遇到这种情况,对泄密的间谍及从他那里获得情报的人要一律处死。

  那麽,如何用间侦敌呢?凡是我方准备攻伐的敌军,凡是我方准备攻占的城邑,凡是我方拟定杀死敌方的官吏,一定要先了解敌方守城的将领和他的左右亲信、传事通报的人、看门的人,以及幕僚之类的人的姓名,并命我方间谍还要搜索敌方的全部情况。同时,必须查明并稳住敌方派来侦察我方的间谍,尽量收买他、诱导他,尔後向他交代任务,放他回归敌方,这样,反间便可以为我所用。这样从反间那里得悉敌情,乡间、内间也可以供我所用,这样从反间那里了解了敌情,这也为使用死间把假情报透露给敌人提供了机会;这样从反间那里获得敌情,生间也能够按照预定期限回来报告敌情。

  因此,君主不仅要熟知五种间谍所做的工作,而且还要懂得反间在用间中的重要地位,更要注意发挥反间在作战中的特殊作用,并一定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与奖赏。从前,殷朝的兴起,伊挚︵伊尹一本来在夏桀称臣,他深知夏朝的情况,後归商朝︵殷︶,商汤用他做了宰相,消灭了夏桀;周朝的兴起,吕牙︵吕尚、姜子牙︶本来在殷朝供职,他深知殷朝的情况,後归周朝,周武王委任他为三军统帅,消灭了商朝。因此,明君贤将,如果能够任用像伊挚、吕牙那样大智大勇的人做间谍,那必然会建立奇功,成就大业。这是兴兵作战的关键所在,三军上下都要依赖用间作出决策,部署兵力,采取行动啊

0

主题

70

回帖

141

积分

雾天使

Rank: 2

积分
141
发表于 2006-8-23 23: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虽不打仗了,但兵法还是有用的,大家多学下,时时都有用得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落岸天使论坛

GMT+8, 2024-12-26 12:51 , Processed in 0.1195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