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摄录机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了,我也经常遇到有人问我怎么样把摄像拍好,拍漂亮些,因为要经常解释类似的问题,我就整理了下网络上的一些文章,提炼后,结合我长期的拍摄,介绍点经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在交流中能互相提高,本文8000字,稍微长了点,主要争对新手,初级用户,程度稍高的,可以绕行。本帖属推介性质,我就不用设置成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了。) ?; W; s6 g: F# m l
: r) i/ D- s n) y新手拿到摄像机了,很高兴,很兴奋,打开摄像机,一味拍下去,但是要基本功没基本功,要经验没经验,拍出的画面可想而知了。我这要说的就是怎样用你手中的摄像机拍好你的作品。6 H9 o5 F* C4 n
比起使用照相机,摄像机除了构图跟照相异曲同工,摄像更多记录的是流动的画面,所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稳,拍出的画面要稳的话,看了不至于让人脑袋发晕就成功一半了。; ?! `0 s9 M+ T2 N5 f9 }
7 X$ O4 A4 _! j* r4 c7 D( \5 f- ^拍摄者还要考虑到拍摄的内容要便于后期编辑人员的加工编辑,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像就是半个导演,大半个编辑。那么怎样做好原料素材的采集呢?
- s* ? j0 n8 m+ A( J3 k. c依据自身的实践,我想跟新手交流下:
2 o/ p/ s7 K1 ^; | ' W6 E z. c* g1 z: N6 X( j
1.7 r" u' C3 j/ X$ W+ J6 \) u, V
. a$ N& F3 Q& x4 n, s: ^. s新手拍摄随意性太大,废镜头很多。
4 b4 }/ q4 g6 A; Z$ U: z新手总想面面俱到,不放过每个画面,每个细节,盲目摄录就是指摄录者打开摄像机后,一味地任其拍摄下去,像记流水帐一样,平平淡淡,提不起人们的欣赏兴趣。形成这一原因主要是摄录者对拍摄内容没有很好地理出头绪,也没有确定下简单的拍摄计划,对怎样记录下一段完整的工作、生活片段心中没数,只好完全依赖于摄像机的功能盲目拍摄。其实,学习、工作、生活摄像诸如上课、开会、生产、婚礼、旅游、朋友聚会等等,都有其不同的情节和特点,只有抓住了它们不同的情节和特点,有重点的取舍画面,完全能够达到记录学习、工作、生活片段的目的。用摄像机摄取具有意义、并有保存价值的美好时光,并不是对生活原型照搬照套下来的“复制品”,而应是经过再度提炼、创作出来的“浓缩品”。所以,初学摄像者切不可盲目摄录,拍摄前,一定要对所记录的内容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简单的拍摄计划,哪些情节、哪些场面该作为重点,可以适当多录一些,哪些不作为重点,则可以少录一些,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0 M4 r6 x" t
举个例子,你是去玩的话,拍个登山,你可以先选个立意,是拍景为主还是拍人为主,有个侧重点,拍景的特写山势险峻的远景,近景可收录沿途花花草草,有标志性的景物的一定不能错过。拍人的可以抓一些登山的艰辛,登山者的挥汗如雨的大镜头特写,还是气喘如牛累虚虚的样子,擦汗的特写等等,有重点地记录登山时的艰辛,登上山峰时喜悦的场面以及远处的云海、重峦叠嶂的山峰等,没必要打开机子跟随登山者,只要有可能就一味地拍摄下去。如果一味拍摄,不但摄录者较累,容易发生意外,而且有时会出现电池没电了,漏录了一些精彩场面。另外,盲目摄录,由于持机时间较长,拍摄者也容易疲劳,这样,势必会出现持机不稳,画面晃动较厉害等不良现象。想想这些一路跟拍行进中的镜头,不仅画面抖动严重,拍的大多数的镜头都是人后脑勺,要么对着背拍,再差的对着屁股拍,大量无用的镜头,给后期制作带来巨量工作量,有的镜头录制的没有一点实用的价值,无用功做了很多,实属新手最易犯的大忌。3 t' T4 U& @" v' o0 t
现在摄像机普及的家庭,很多人都记录孩子的成长经历,深怕遗漏一些情节,每年一过生日,就是拿起摄像机拍吹蜡烛,一派下来就是三五十分钟,多年累积下来,素材里面,年年都是吹蜡烛,也没个新花样了,这样的片子干瘪,没什么看头,多年的巨量累积让后期的制作的人只能大刀阔斧地删减情节,而一旦删减,拍摄者有觉得心痛,拍了老半天还被删,心情自然不佳,这样的片子,与其作不如不做,做了让人看也仅局限在自己小家庭,拿不出手,最后成了资料片。所以拍什么好,是有讲究的,就拿拍小孩的成长来讲,可以拍他念书,拍他挨父亲打,哭闹,完全写实,没作秀的成分在其中,拍吃饭,拍睡觉,生活的的片段,也不要拍多,一年也只要拍10个镜头左右,时间长度3分钟的都足够了,这样等18岁了,也累积了近60分钟的素材,够制作一碟的素材了,就可以汇成DVD了,你要做了120分钟也不必,你看了津津有味,别人没那神陪你看完,毕竟不是大片,再精彩也是你家的精彩,是吧!3 |9 d6 {6 a! v& ~( m2 w2 h
拍摄前定个简单的拍摄计划,拟定一些预想的镜头,确定主题,围绕主题收录一些特定的剧本情节,跟做作文一样,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要懂得舍弃,跟主题无关的,再美也要舍弃,画面也能说话,画面传达的是你的思想,连篇累牍,风牛马不相关,题外话在前期的拍摄中都要避免。
$ V: W% @7 u: F5 `- b- I, ?
8 B- f2 C/ z7 D L2.& F6 t8 R$ z/ |8 V) a& L
初学者思维跟着镜头走,不是摄像机跟着人的思维走。 摄像机是用来为人服务的工具,人们只是利用其功能来抒发情感,再现生活,这和照相、用文字表达的性质是相同的。人应该始终驾驭着摄像机,构思到哪儿,就拍到哪儿,这样显得有条不紊,很有章法。而且拍摄出来的废镜头较少,画面衔接较顺畅。初学摄像时,往往是镜头牵着思维走,镜头指向哪儿,就录到哪儿,用镜头寻找所要拍摄的对象,有时地面、墙壁、半拉人身子等尽收镜头里。让人感觉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似的,显得相当被动,所以,初学者在拍摄现场,先不要忙于按下摄录钮,可以先让机子处于拍摄待命状态,用双眼去寻找所要拍摄的对象,等找到对象后,再按下摄录钮。或者镜头对准一目标正在拍摄,扛稳摄像机,使身子不要动、眼睛离开电子寻像器,去寻找所要拍摄的下一目标。逐步培养起主动出击的本领。 开拍术语称“起幅”,结束拍摄术语称“落幅”,初学者往往没注意起幅,落幅的时机,该起幅的时候拿去落幅,这样该拍的镜头缺失了,而到了该落幅的时候了,又按了起幅,不该拍的又拍了很多,占用磁带硬盘空间不说,耗损电池时间,等有闪亮的情节出现了,又没电了,而恰恰有一些镜头是不可再生重现,只会造成更多的遗憾,。 3.
7 \* r$ i8 r' \" z2 D, I& @初学者的通病就是镜头始终对着“主角”
( Z6 O$ L7 W! f' c% ^2 Q在许多初学者所拍摄的素材带中,都有一个显著毛病,就是镜头大部分时间只对着“主角”录,叫人看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东西似的。我们知道好花也要绿叶扶。环境可以营造、烘托气氛,“配角”可以衬托、进一步显示“主角”。而一味地把镜头对准“主角”,就好像运动场上只有生龙活虎的体育健儿,看台上没有观众遥相呼应的观众一样,显得干巴、单一、没有看头。而新手拍摄过程中,拍摄者往往是孩子的家长,往往呼叫被拍的人看过来,这样的后果就造成画面刻意去营造什么,而且连同期声都留在画面里面,穿帮严重,很多这样的镜头后期都不能用,而真正摄像过程中,应该做到被拍摄人要事先交待被拍的人,让他就当作拍摄者在身边不存在是再好不过了的,还要提醒被拍的人也不要一等拍完就回头问拍摄者,“可以了吗?”“这样行不行?”如此累赘的话语都会影响画质,都给后期制作带来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