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通知,将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从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本地固话费按照现行的标准设3档,首3分钟资费标准分别为0.18元、0.2元、0.22元,根据该通知,调整以后每分钟标准分别为0.09元、0.1元、0.11元。对于这项改革措施的批评似乎比肯定更多,人们在问为何不能“一步到位”,比如直接取消月租费,充分引入市场竞争?
■正方
有点晚但仍是好事
固话的基本月租费和本地网通话费等由现行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这意味着固话资费将由市场决定,运营商有了定价权。尽管这项政策来得有点晚,但它的出台对于消费者和运营商而言仍然是件好事。
政府管制取消了,运营商可以更自由地将资费作为竞争手段。例如运营商此前无权取消固话中的月租费,而此后则可能减少甚至取消,消费者的固话费支出势必会减少。同时,如果固话资费大大降低,已流失的消费者可能会重新考虑使用固话,这无疑有利于固话运营企业拓展市场。更有专家指出,固话资费市场逐步放开,多业务之间的整合和捆绑营销将更加灵活,运营商将在全业务经营中大展拳脚。面向政府、企业、家庭等客户提供的固定加移动融合解决方案也将因此受益。
市场的反映也证实了消费者即将享受到的实惠。据报道,目前中国电信方面已经着手制定新固话资费的计划,并且很快会公布,资费将比现阶段有一定的下调。陈言
■反方
设上限没新意
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实行上限管理,有很多种解读法:一种解释是不升不降,维持原有的收费水平;一种解释是只降一点皮毛,即降一分钱二分钱也说是在降;还有一种解释是大幅度地降。但这后一种降法可能性很小。因为“实行上限”的这种降没有具体的指标,没有详细的下降幅度,更不知由谁来鉴定,有着很大的伸缩性,到头来只能听其自圆其说。因此,这种“实行上限”的说法对电信没有多少约束力。
此外,对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实行上限管理并非新举措,早在2007年5月就已规定:电信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资费方案报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实质上,政府主管部门把握了许降不许升的管理原则,此次只不过是原规定的重复,没有多少新意。
如今电信的成本与以往相比,运行成本已经低得多,很多费用几乎是不用多大成本,如月租费、改名费等,如今再提出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实行上限,其实质还是维护几十年来电信的收费,保护部门利益不受到影响,很难说老百姓能得到多大的实惠。瑞明
“有望”到何时
固话资费的前3分钟下调50%,应该说,这个资费下降幅度较大。不过,就此将其理解为顺乎民意诉求,我认为为时尚早。
固话资费标准长期降幅不大,是骨子里面的“垄断意识”还在继续发酵。这次大幅降低资费,有点“扛不住”的意味。由于手机的移动性与多功能性,越来越成为固话的竞争对手。被消费者炮轰了近10年之久的月租费,在如此“逼空”行情下,居然还有理由和精力抵抗,加上“有望”一词来限制取消。一次次消费投诉固话月租费这个不合理收费,一年年两会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口诛笔伐”……可是,偌大中国的一个通讯行业里的一个“月租费”子目就是固若金汤,你投诉不掉,你“笔伐”不走,这不能不说是市场消费领域的一道诡异的奇观。周明华
■声音
不降资费固话难以生存
虽然两部委要求电信企业应当至少向用户提供一款水平“不高于现行标准资费的资费方案”以确保用户利益,但事实上,即使没有这条规定,未来运营商的固话资费水平总体肯定往下走,因为手机的替代作用已经非常明显。两部委此举,与其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如说是为了方便电信固话业务运营商更灵活地调整资费,以在与手机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之地。
(11月26日《广州日报》)
月租费能否下调
是成败标志
国内征收固话月租费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抵补运营商铺设相关网络的固定成本投入。数十年之后的今天,固话月租费征收的累计总额早已能够补偿运营商的初始投入,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固网铺设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以此看来,固话月租费仍然维系原有水平着实不妥。
(11月26日《华商报》)
■支招
直接取消月租费
固话月租“有望进一步降低乃至取消”,这实在耐人寻味。既然资费是下调的,而且能下调至50%,那么,群众最关心的月租为什么不能直接取消?要知道,对大多农村用户来说,月租费比话费要多出N倍,真正让利的话,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地取消月租费好了。
价格管制放开了,上限管理也来了,固话用户的春天到了吗?眼下来看,恐怕还不宜过早乐观:一方面,价格放开不等于竞争放开,真正能撼动价格坚冰的只有开放有序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在“上限”这个词汇上,我们是有很多经验的,比如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复征,那么多家航空公司,竞争比固话厉害多了,不还是齐刷刷往“上限”上去靠了?固话资费降到合理水平,迟早是大势所趋,要让消费者真正得实惠,不能只靠宏观政策,还得靠成熟开放的市场机制。宋桂芳
通话时间按秒算
固定电话附加的费用不少,有初装费、月租费、来电显示费、移装费、改名费等等,长期以来,电信收费备受诟病,可是此次调整也未见提及。尤其是固话费前三分钟和之后都仍然是按分算,显得不公平、不合理。
本地固话费按照现行的标准设3档,首3分钟资费标准分别为0.18元、0.2元、0.22元,调整以后每分钟标准分别为0.09元、0.1元、0.11元。但是不少人打电话往往是长话短说,有的10多20秒就把话说完,可是即使通话时间再短,也得收取3分钟的费用,即使超过一秒钟也得按分钟收取。可以肯定,百分之百的按分打完的概率凤毛麟角,几乎所有的用户都要为电信作“贡献”。因此,要真正给消费者实惠,提升电信竞争优势,就得把月租费、初装费免除,固定通话时间按秒计算。 罗瑞明
主管部门应放手
对于好心推动固定电话市场保存实力、却又不愿触及根本的行政主管部门来说,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复杂和规模,使得依靠行政管理路径的传统模式越来越难以对它有清楚的把握,对超出经验、知识以外的新生事物,行政部门只能凭印象、成见和常识或者单一的“政策指导价”来反应,无法让企业踏入依照市场规律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可以说,行政主管部门对固定电话的政策扶持善意越浓,其造成的反向效应越大,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自我改革动力都停留在改革“盲区”。
事实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将公共治理思路和行政能力建设推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来要求,与其留恋过去的一点点垄断利益,不如痛下决心彻底放手,让固定电话领域走向开放竞争。颇被诟病的手机领域虽然市场垄断大格局未有整体性改变,但运营商的内部竞争已经让企业至少在资费、经营手段上各出奇招,其表现出来脱离行政管制而发挥经营自主权的欲望日益强烈。而固话资费改革依靠行政主导在资费上“推一步走一步”的现实,说明离改革“最后一公里”还很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