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聊天,提到《论语》,说句实话,这本书以前没仔细看过。那天争论的时候,有一位朋友杜撰了几句,我明知他说的不对。但想不起原话反驳,被他断章取义,颠倒顺序,当时,我只能无言。因此,我又捧起这本书读了起来。谁知一读,我就发现我不可能很快的读完,因为,这本书读起来太累了,前一阵子《百家讲坛》有了老师读论语,可看了不到一集,看不下去了,因为《论语》这本书的厚重,她还没有到了承受的年龄,她的阅历不够。讲不出论语应用之妙,我也不够格,但我看过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相比之下,老师讲的实在不能让我满意。顺提一句,我写这些旨在抛砖引玉,和大家讨论一下,绝无品评高下之意。读到哪里,想到哪里乱说一气,只希望表达出我的意见,对与不对,重在参与嘛!闲话少说,开始!
对《论语》首句的解读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我从这第译文一句开始就起了疑心,据他说来这学习是个很愉快的事情,我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记得我学习时,从小为了学习没少吃苦头,起早贪黑,背啊、写啊、念啊,都是我不喜欢的,那个小男孩一心向往爬树,摔角子,打弹子,因为耽误了学习功课,没少被家长,老师体罚。一提起学习,那头就大,一脸茫然。所以啊,从我的学习经历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愉快的事情。因此,这句的解释在我这里就卡壳了。我非天生圣人啊!那孔圣人说这句话难道错了?不敢!小子还不敢狂妄到这个地步!那就是现在的译文理解错了!叫我说来,这句话应该是孔圣人对学习的体会了,学而时习之,是否可以理解成学到知识,能时时在生活中运用,从而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难道不愉快吗?这个“习”字如果理解长期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恶~。相沿成~。〈引〉常常地:~见。~闻。)这样解释,就通了,学以致用嘛,或者更高一级,知行合一!这就能说得过去了,相信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自己学到的东西,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后,物质上的获得,还有精神上的满足感!圣人正想表达的是这种体会吧!因为《论语》是一个谈心性和行为之间关系的言论集,如果他仅是简单地谈行为的话,就会变成《小学生守则》一类的东西,绝不会穿越历史时空,来到你我的面前。这绝对是心性的交流。
第二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这句我就更不敢苟同了。难道志同道合的人从自己近处来,我就不高兴了?圣人必无此等简单吧?故这句是否可以理解为孔圣人的读书心得?他读书的时候,是否就像我们今天一样,读到会心处,也会浮一大白乎?这不就是远方素未谋面的朋友,穿越地域、时空来到我们的面前,和我们面对面的沟通,那种内心的共鸣,激荡在心间,不是人间最美的音乐吗?为什么我把这句的“乐”解?梢衾郑阆氚。谝痪淠歉觥霸谩币讶槐泶锍隽擞淇欤裁凑饩浠挂谜飧觥袄帧崩幢泶铮训朗ト讼肼襞奈牟陕穑坑Ω貌换岚桑?br />他的做人被学生和世人推崇,不会如此浅薄吧?如此,我大胆的说这个“乐”是音乐的意思。另一个理解:是不是可以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我奏乐欢迎他,来表示我的感谢。君不见,现在国与国互访不就是列队奏乐欢迎吗?(有点牵强,不过表达我思想的轨迹)这个“远”能不能解释成历史时空啊?圣人也说过:“吾久不见周公矣”是否可作这句话的注解?这是他的原话。他和周公就是超越时空地域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不对?以前看到批判孔圣人的文章时说他“克已复礼”不就是复的周礼吗?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也有疑问。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难道孔子的名利思想这么重?把人家不理解他,他不会生气,这种事情值得提出来,专门说说,我看未必!为什么?你想,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明白了,这是孔子在阐述自己的施教方针,“嗯,这个学生老领悟不了我教他的东西,我不生气,我再耐心的教教他”难道不是一个为人师表的人应该做的吗?结合我小时候,到现在很多为人师表的人并没有做到这些,但也有做到的,获得了大家的尊敬。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大家不要一看到君子,就觉得离自己很远,实际上做个君子很简单。你就做好自己尽职的事情,你就是君子。比如说:好丈夫,、你就在大家眼里是夫妻之间关系处理的很好的君子。等等。(当然,要公论,自己觉得不算),看看,大家都有做君子的时候,对不对?再比如说:“君子风度”,嘿!你做出了,不就在那一刻被别人看作君子了吗?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可以得出结论。这开篇三句话,就是孔子一生的精华总结。
第一句表明他感觉学习是快乐的,因此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好学的表现。所以,现在所谓快乐学习法,就是学人家孔子的.。很多人以为这是外国最新的教育理念,读读论语,就知道了。第二句表达他学习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读书开阔了视野,从中找到很多知己,第三句就是讲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职业道德。 他的学生把这三句放在前面,不是偶然的。这三句,就是对孔子思想关于学习和工作的纲领性的描述。
读到这里,先告一段落。 你说,读这本《论语》累不累?我现在只能说读了三句,读出了这么点意思,说不定,再读一遍,又起别的想法。所以,以上之作,且为戏论,姑妄言之。博大家一笑耳。
人评赵匡胤的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始信之。所以,我说老师她没有到承受的年龄,她的阅历不够。讲不出论语应用之妙。 并不是说赵普穷,买不起全本《论语》,这就能买的起?不是,是在说:理解和行动,即 知行合一。(又胡说了,一笑)转自雨林木风写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