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的影视节目或是一张好的VCD光盘,关键取决于制作者的艺术修养。大家都知道,会写字的人很多,但能写出好字的人并不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因此,要提高影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就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首先,我们解释一下镜头的两种涵义;从技术上讲,镜头是指摄像机的光学部件;从创作上讲,镜头是指一段连续拍摄制作的片段,片段上的人物或景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有切断的感觉,表现在拍摄中就是摄像机不停地连续拍摄。但在后期制作时,拍摄时的一个镜头有可能被剪辑成几段与其他片段组接,这时被剪辑成几段,就称为几个镜头。" ?4 o$ g) N7 F, j/ ~/ w
9 R$ j9 U; A( y- r' ?
一、景别
C. q5 X2 v G$ m4 `. K0 `; b
* i) y( I6 _' \* c* Z# r- | 景别是指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有时根据需要,它们中间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如大远景、中近景、大特写等。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在具体制作一个节目时,它应该有统一的标准。: D7 s3 K9 [6 V$ `# z, ^8 H2 h1 S
1、远景
/ z7 Y* D9 h6 _% W; E$ a8 Q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它视野广阔,景深悠远,主要表现远距离的人物和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气氛,内容的中心往往不明显。远景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物,有人物也仅占很小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展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的规模和气势,拍摄者也可以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用远景的持续时间应在10秒钟以上。
: H5 L) q% O# p4 K/ Q( `$ g$ T7 i2、全景$ ?5 o5 N# y# u1 Y1 V1 J: `0 |) e% L
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结构中心的主体。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还是物体,其外部轮廓线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 W( H, @: b! Q. ~ 全景的作用是确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展示环境特征,表现节目的某一段的发生地点,为后续情节定向。同时全景有利于表现人和物的动势。使用全景时,持续时间应在8秒钟以上。
, i5 D9 d1 `! w: `+ r' Y3、中景* C& W% c6 O; |: R% w; L
中景包括对象的主要部分和事物的主要情节。在中景画面中,主要的人和物的形象及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使用中景画面,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交流,也能看清人与物、物与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中景是拍摄中常用的景别。 ' V3 O0 D4 w6 H3 `7 |9 G' y
用中景拍摄人物时,多以人物的动作、手势等富有表现力的局部为主,环境则降到次要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展现事物的特殊性。使用中景时,持续时间应在5秒钟以上。
- Q3 v7 g3 } j) ?# A/ Z+ r6 M+ ]/ A4、近景
+ }7 e! Z: Z$ K0 M3 }0 V: O 近景包括被摄对象更为主要的部分(如人物上半身以上的部分),用以细致的表现人物的精神和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用近景,可以清楚的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容易产生交流。使用近景时,持续时间应在3秒钟以上。
4 ~5 j/ x1 r; Z* W8 p9 @1 `5、特写2 H" H' w/ V3 G3 c* b
特写是表现拍摄主体对象某一局部(如人肩部以上及头部)的画面,它可以作更细致的展示,揭示特定的含义。特写反应的内容比较单一,起到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主要用于表达,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点,起到震撼人心、引起主意的作用。
# `+ i, W! }; i8 [ 特写空间感不强,常常被用来作转场时的过渡画面。特写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因此在使用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可滥用。持续时间应在1秒钟以上。
* _+ ^1 X( ]. T$ f* V: k2 c; K0 `
二、拍摄角度
8 C/ A$ r6 d+ n, C% `+ P
7 v8 H6 K; b+ a l7 \ 拍摄角度分为水平方向和俯仰方向。 + R, l$ ~# C' T( m, X( R
1、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
0 i! f* v6 Q Y' B: u# r. K 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方位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一般分为正面、背面、侧面、斜面等几种角度。 4 s b- q2 v5 K! [
(1)正面
! I& u' D2 T2 b/ I 正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前方拍摄。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正面特征,能把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容易显示出庄重、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对称的结构。正面拍摄时,由于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容易与电视机的水平边框平行,如果被摄体占的画面面积较大,容易使观众的视线无法向纵深发展,画面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受。 / N; r, _- L/ m$ ~
(2)背面
9 i4 `3 b, `' w; w1 r: N. o 背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后方拍摄。背面拍摄能够表现被摄主体的背部特征,通过背部形象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构思。1 x! s( T% r" y8 n% ~: z
背面拍摄常用于主体是人物的画面,主要以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容。
6 w# @: F4 T7 n8 d8 N! a(3)侧面
" a- }9 W Q6 V% ?; ? 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左或正右方拍摄。侧面拍摄与正面拍摄的特点相同。在拍摄人物时,侧面拍摄有助于突出人物的侧面轮廓,特别是面部轮廓。此外在拍摄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可以显示双方的举动和神情,能多方兼顾,平等对待。 - S; T# c: e* ~1 q' ?9 F9 }6 c3 O
(4)斜侧面
6 Z ^5 a4 E: p6 T+ ?1、斜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除正面、背面、侧面以外的任何方向拍摄。斜侧面拍摄的特点是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中变成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容量,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9 S, o4 j% W/ s7 Q% Z: m
2、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
" W: b8 o! M4 I, \ 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高度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一般分为平摄、仰摄、俯摄3种。
6 b% p7 w) H2 P1 ~(1)平摄
& F) V, {8 y/ }0 I" v' s 平摄,即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拍摄。平摄构成的画面效果合乎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平摄适宜表现具有明显线条结构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场面,能使人感到亲切平等。平摄的不足之处在于把同一水平线上的前后物体相对的压缩在一起,缺乏空间透视效果,不便于层次感的表现。* j: b* ~$ d, f6 F% T
(2)仰摄# k; d1 B' K" l' ?9 }& q
仰摄,即镜头低于被摄主体向上拍摄。仰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主体的高大气势,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表现。仰摄人物,容易显示出高昂向上的形象,但在广角状态下近距离仰摄人物容易变形。
8 i e; Y, h: {- Y& j" q(3)俯摄5 o& Q5 ^; }- b4 g7 l$ l
俯摄,即镜头高于被摄主体向下拍摄。俯摄景物就如同登高望远一样,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展现出来。俯摄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地理位置等,能给人辽阔、深远的感受。俯摄适宜表现盛大、开阔的场面。
, ~0 Y1 c: l: d- M4 V: Z6 I, n% c 俯摄人物时宜于展示人物与环境的整体气氛,不适宜表现人物的神情及人物之间的细致感情交流,同时俯摄人物可产生贬低藐视的效果。 * Z+ f2 |& ?, r( e% R3 ~
, O2 H4 v. w& i; ~: G/ y+ L
三、色彩的处理
9 k- D8 m4 E R$ s- p) {% K7 z5 Y2 u- X0 a
尽管在拍摄过程中,每一个镜头都可能具有五彩缤纷的色彩,但还是应该有一种色彩占据画面的主导地位,成为画面色彩的基调,这种色彩就叫画面的色调。
6 L- s" Z3 P% v4 R2 R* y 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保持节目色彩的和谐、统一,是色彩处理的基本要求。虽然色彩本身没有情感,但它对人的心理感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红、橙、黄等暖色调,往往会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等等,给人以炽热、向上的感觉。青、蓝、蓝绿、蓝紫等冷色调,会使人联想到水、冰、夜色等,给人以凉爽、宁静、平和等感觉。 ) k2 v" [9 A. Y0 ^# b' `
画面的色调,主要取决于不同颜色在一定空间的配置,即画面中那一个颜色占主导地位。此处取决于不同的光源色、环境色等对表现物体固有色的影响。色彩基调从属于节目总的情绪基调,是总的视觉氛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节目情绪基调的主要视觉手段。色彩基调的确定,还应当考虑形像色这一因素。所谓的“形像色”就是某一行业或某一表现内容经常使用的代表色,如海军的形像色是蓝色,那么表现与此相关的内容时,确定蓝色为色彩基调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 ~$ ]! v& @! B" h, `) A 在用色处理上,要注意:用色要简洁,不要使用太多的色彩;不同色彩所占的面积,应避免平均或相等。
. P' X1 q% y* |$ y7 I3 F1 c5 W' r* w8 |. D9 E/ T' P
四、运动摄像4 e) U0 [% G5 G' b4 k. |: u
+ `# z- k) ?9 H+ |1 d 运动摄像,就是利用摄像机在推、拉、摇、移、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是突破画框边缘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 4 g6 j' M1 p# r" ~2 o
运动摄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表现固定景物较多的内容时运用运动镜头,可以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 , V0 F0 h0 Q. R2 j+ g" t
1、推和拉
( T; X% `/ L6 ?! x$ X& ~; E 推是指使画面由大范围景别连续过渡的拍摄方法。推镜头一方面把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提醒观者对主体或主体的某个细节特别注意。
. z& _* f# {1 q8 G 拉与推正好相反,它把被摄主体在画面由近至远由局部到全体地展示出来,使得主体或主体的细节渐渐变小。拉镜头强调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 ~' a+ O: S- J1 B1 j) \* P2、摇
; W2 Y9 g, i7 t: ~, s& U2 a) _ 摇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作角度的变化,其方向可以是左右摇或上下摇,也可以是斜摇或旋转摇。其目的是对被摄主体的各部位逐一展示,或展示规模,或巡视环境等。其中最常见的摇是左右摇,在电视节目中经常使用。8 y- e! j' U: W5 w' w0 l2 E, Z
3、移
0 e" g) A5 R( [+ S# I* r 移是“移动”的简称,是指摄像机沿水平作各方向移动并同时进行拍摄。移动拍摄要求较高,在实际拍摄中需要专用设备配合。移动拍摄可产生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效果,如果被摄主体属于运动状态,使用移动拍摄可在画面上产生跟随的视觉效果。 ; X% I/ \5 ^$ x8 o1 G+ y) K' w% K
4、跟
* D+ e. w! D# `, G' `9 h8 j9 V2 { 跟是指跟随拍摄,即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进行拍摄,使运动的被摄主体始终在画面中。其作用是能更好地表现运动的物体。
- P# C$ v- f. L& V6 `; M+ y6 d( \5、甩 6 \# \( [9 d. }( w; G$ b
甩实际上是摇的一种,具体操作是在前一个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骤地转向另一个方向。在摇的过程中,画面变的非常模糊,等镜头稳定时才出现一个新的画面。它的作用是表现事物、时间、空间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心理的紧迫感。 . ~2 ?7 I& I: C* s6 H) l
运用运动摄像时,在运动的起点与终点处要留有一段稳定时间,叫做起幅和落幅。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速度对画面节奏造成的影响,不同的速度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感觉。 ; j& ^: L+ [* O# s* m8 w
慢速运动拍摄,犹如从容叙述,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种悠然、自信、洒脱的抒情,也可以是一种庄严、肃穆、沉痛的情绪。急速运动适合表现明快、欢乐、兴奋的情绪,还可以产生强烈的震动感和爆发感。9 i+ S [9 h1 j
在实际使用中,有时往往综合了几种形式,这在拍摄纪实类的题材中特别突出,因为真实时空的再现增加了现场感。
6 |$ c+ N) B/ y( r0 m" h. q9 v1 S$ u0 N4 t/ z! ^& i* e5 I
五、声音的处理
3 |/ Z" h4 V% h$ x( h/ x3 o
4 s" R3 `- n+ i 节目中的声音,包括人声、解说、音响和音乐4个部分。 # y. d4 M! w: j; K. c3 W0 o1 v
1、人声
7 j8 w- g, o( c 人声是指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所发出的声音,分为对白、独白、和心声等几种形式。1 v* M: I5 e" R9 O0 I/ a0 t! a. W
对白也称对话,是指节目中人物相互之间的交谈。对白在人声中占相当的比重,再与人物的表情、动作、音响或音乐配合,使画面的含义突出,外部动作得到扩充,内部动作得到发展。
- t/ M1 S% E2 F 独白,是节目中人物潜在心理活动的表述,它只能采用第一人称。独白常用于人物幻想、回忆或披露自己心中鲜为人知的秘密,它往往起到深化人物思想和情感的作用。
. J! m& z7 G+ M0 r- D: E& W3 O 心声,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人物内心活动的自白。心声可以在人物处于运动或静止状态默默思考时使用,或者在出现人物特写时使用。它即可以披露人物发自肺腑的声音,也可以表达人物对往昔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憧憬。心声作为人物内心的轨迹,不管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都将使画面的表现力丰富厚重,使画面中形象的含糊含义趋于清晰和明朗。运用心声时,应对音调和音量有所控制。情要浓,给观众以情绪上的感染;音要轻,给观众以回味和思索的余地;字要重,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
$ s4 d+ h2 w2 g8 F0 T$ ` 2、解说
i `' T9 V+ A% m# p, ?- n! t$ g, C 解说一般采用解说人不出现在画面中的旁白形式,它所起的作用是: 强化画面信息;补充说明画面;串联内容、转场;表达某种情绪。解说与画面的配合关系分为三种:声画同步、解说先于画面、解说后于画面。 2 W7 J" `: K! k! W7 j' J
3、音响
7 r" \0 I3 z5 R3 s8 b2 b 音响是指与画面相配合的除人声、解说和音乐以外的声音。音响的作用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加画面的真实感,扩大画面的表现力。音响只能给人以听觉上的感受,只能反映事物的一部分特点,因此它所反映的事物往往是不清晰、不准确的。
' Q, Z; u" d1 | 音响在运用上,可采用将前一镜头的效果延伸到后一个镜头的延伸法,也可以采用画面上未见发声体而先闻其声的预示法,还可采用强化、夸张某中音响的渲染法,以及不同音响效果的交替混合法。
; V9 Z- w5 w$ K4 a+ _ 4、音乐
' }0 J/ h2 Z- y5 Y$ I 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是影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在影视节目中,音乐不再属于纯音乐范畴,而成了一种即适应画面内容需要,又保留了自身某些特征与规律的影视音乐。音乐的主要作用是:作衬底音乐、段落划分和烘托气氛。 4 j* Y# U. C3 b
在配乐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只追求音乐的完整、旋律的优美,而游离于主体之外、分散注意力。格调要和谐,调式、风格差别较大的乐曲,不要混杂地用在一起。同时也不要从头到尾反复用一首曲子。不要使用观众广为熟悉的音乐。音乐应与解说、音响在情绪上相配合。音乐不宜太多太满/ u8 W' Y! G# o& }7 e" x; F4 x w
# L* A9 z$ o& q
六、蒙太奇 : D V% R/ A; G; T+ L' A
' Z7 y6 S9 w$ h( w- L8 J
蒙太奇是法语名词的译音,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现在也已成为影视艺术的专用名词。. K8 p9 j; R, V2 o9 d
1、蒙太奇的功能 ( O5 H- _0 p X; k6 p5 C' b+ I! s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 F4 E1 ~6 y% H0 T, h( }- _
*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5 Y1 ^9 ]% l8 n) ^, j& p+ f% ^ M *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T# ^4 A& J; M *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在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两类蒙太奇模式,它们分别是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 b w( C; ]; W: D1 b( t 2、叙述蒙太奇( o. c" z, n1 j6 J
叙述蒙太奇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时间顺序,把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叙述一个情节,展示一系列事件的剪接方法。叙述蒙太奇又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几种。 4 w; F' |' V2 n5 t
3、表现蒙太奇. j) ?5 k: X$ }3 L
表现蒙太奇又称为“列蒙太奇”,是根据画面的内在联系,通过画面与画面以及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变化与冲击,造成单个画面本身无法产生的概念与寓意,激发观众联想。表现蒙太奇细分为并列式、交叉式、对比式、像征比喻式等几种。
' C" F$ ?* N' c6 q" ?+ e 目前,在影视节目制作中,不重视蒙太奇规律的现象很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动画制作中一个镜头到底的现象。这往往会破坏节目的节奏,使观众产生厌倦。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构成方式和独特的表现手段,不仅对节目中的视、音频处理有指导作用,而且对节目整体结构的把握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8 y- P1 R: U8 r) D( C+ ~/ y* J9 o
7 e+ I! D# n, z, {1 I# b' `3 B
七、素材剪接的原则
4 K& K# F9 D7 T: t+ h/ q( p; P' \9 h5 {' O. F8 S: G# ?/ Q9 w7 u$ J
素材的剪接,是为了将所拍摄的素材串接成节目,增强艺术感染力,最大限度的达到表现节目的内涵,突出和强化拍摄主体的特征。$ S# R' W% G6 s7 X0 k/ V5 ^
在对素材进行剪接加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规律。$ @* G6 |2 C3 a
1 、突出主题
! `8 q5 X# u9 Y2 b* \, k$ L 突出主题,合乎思维逻辑,是对每一个节目剪接的基本要求。在剪辑素材中,不能单纯追求视觉习惯上的连续性,而应该按照内容的逻辑顺序,依靠一种内在的思想实现镜头的流畅组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
% b K0 T, V( H7 P+ i$ f$ H$ v 2、注意遵循“轴线规律”
$ ]' H ? I9 f& ^. F4 V 轴线规律,是指组接在一起的画面一般不能跳轴。镜头的视觉代表了观众的视觉,它决定了画面中主体的运动方向和关系方向。如拍摄一个运动镜头时,不能是第一个镜头向左运动,下一个组接的镜头向右运动,这样的位置变化会引起观众的思维混乱。
" z4 O/ { @3 g7 G; c4 h; K 3、剪辑素材时,要动接动,静接静
& a9 n) J5 K. O1 C& l$ \& t 这个剪辑原则是说,在剪辑时,前一个镜头的主体是运动的,那么组接的下一个镜头的主体也应该是运动的;相反,如果前一个镜头的主体是静止的,组接的下一个镜头的主体也应该是静止的。
; Z) O5 l h8 d* k6 \ 4、素材剪接时,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
: x3 K( Y8 a j& } 这个原则是要求镜头在组接时,景别跳跃不能太大,否则就会让观众感到跳跃太大、不知所云。因为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先看整体后看局部。在全景后接中景与近景逐渐过渡,会让观众感到清晰、自然。% Z- E _) L. g9 g m+ F/ e; ~
5、要注意保持影调、色调的统一性6 ]) ?+ _! b0 w5 u
影调是针对黑白画面而言,在剪接中,要注意剪接的素材应该有比较接近的影调和色调。如果两个镜头的色调反差强烈,就会有生硬和不连贯的感觉,影响内容的表达。
Y c1 g# j2 {5 r 6、注意每个镜头的时间长度 h. F" l" G" u% j
每个素材镜头保留或剪掉的时间长度,应该根据前面所介绍的原则,确定每个镜头的持续时间,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画面的因素、节奏的快慢等都是影响镜头长短的重要因素。
' _- d9 z/ f/ P9 K1 C3 h0 F# n- E r2 q# l- i7 X5 K
八、镜头的切换技巧
* E7 O8 e3 J* B9 @& z9 u* l* G# ~1 X6 h7 G
一部节目是由一系列镜头、镜头组和段落组成。镜头的切换分为有技巧切换和无技巧切换。有技巧切换是指在镜头的组接是,加入如淡入与淡出、叠化等特技过渡手法,使镜头之间的过渡更加多样化。无技巧组接是指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直接切换,这是最基本的组接方法,在电影中使用最多。# L% W7 O2 g0 T% G, ?
, l- [8 a; @) s j9 x+ `九、节奏的掌握
1 _0 ^8 w, X3 v6 }7 r3 u, _3 F; ^5 Q; W+ K; k' i
影视节目剪辑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影视剧情是否交代的清楚,镜头是否流畅,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节奏的把握。节奏是人们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感受。把握影视艺术的节奏,是在影视节目编辑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方法。把握节奏的一般要求是:注重运动,富于变化、保持和谐。
* d8 A' m6 W4 F$ K 上面提到的是非线性编辑应遵循的基本艺术规律。但这些艺术规律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中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束缚自己的手脚。在艺术创作中,十分注重提倡独创性,切忌重复雷同。! D; u0 {- V& j( Y9 S
1 e1 R, I6 O2 H3 l
[ 本帖最后由 任天行 于 2010-1-5 15:34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