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日本和Canopus ProCoder 2的使用技巧4 I3 n$ S4 i3 M S
在编码时对小日本和Canopus ProCoder 2的设置很头痛。还好在网上找到了些相关资料。和大家共同分享:
4 ~* O- M/ e1 _$ RCanopus ProCoder 2.0参数设置
1 u6 E9 `3 Q. E首先,最重要的目标格式的参数,以DVD-PAL为准:
7 `, i& \3 l% y4 e L3 z$ ~▲Destination目标,就是设置压缩后的文件名称以及存放位置,另外就是Total Bitrate总码率,是所有的视频流和音频流相加的总的码率,VCD/SVCD/DVD标准有严格的限制!, m9 N% Q( m4 }2 R1 a
▲Taget File Splitting目标文件分割,可以按照时长或大小分割目标文件
' m% t b& L) J/ b- W▲Basic Settings基本设置:3 s. G! U% v0 h* }& ^
Format格式:DVD/SVCD/VCD,没什么可说的,如打算对所有参数进行调整,可选自定义User Difined,但要注意目标文可能存在兼容性的问题( j+ @0 |+ ]3 T( t8 c6 N' F
Video Standard视频标准:就是PAL/NTSC,也就是所谓的P制和N制啦,对于我等来说,P制的好处是分辨率高,N制的好处是闪烁感小,但必须和你的视频源和播放设备保持一致——虽然可以转换,但转换的同时也会带来质量的损失!" u/ x+ r, W% `! b$ D
Stream Type流类型:MPEG2 Video+Wave file视频和音频各为独立的文件,有时候是必须的做法,比如刻成DVD盘;MPEG2 Program Stream就是生成一个含有视频和音频流的单个文件; a6 h( n; c E- u
▲Video-Basic视频部分基本参数: W; O ^3 Z& @) b( l2 \0 t
Width/Height分辨率,这是标准的,DVD720*576(PAL)/720*480(NTSC);SVCD480*576/480*480;VCD352*288/352*240,非标准的分辨率很有可能在多数的播放设备尚无法正常播放/ X8 T( j- `5 B* `+ O( s9 g
Frame Rate(fps)帧速率,这也是标准的,PAL 25/NTSC 29.97$ O8 U* C7 q/ w( v9 }! q8 H
Interlacing隔行:Non-Interlaced逐行3 C: N! o2 U$ N4 u) S) W5 c2 T
Upper/Even Field First高场/偶场先: |( {$ e1 V$ E/ T+ N
Lower/Odd Field First低场/奇场先,DV必须选这个!. {. A2 B; i0 X/ w) @' { O- s
Aspect Ratio屏幕宽高比:4:3还是16:9,影响的不是分辨率,而是像素点的形状/ E9 z' H) X4 E1 c) d
Speed/Quality Mode速度/质量选择:如果是试验(只在乎时间),就选High-Speed高速,质量最差;Highest Quality最高质量,其实也不是最高质量;Mastering-Quality决定性质量(不知道怎么翻译才好)这才是最高质量,当然速度也最慢,但也不会像程序所说的需要10~20倍的时间,根据经验,速度大概是Highest Quality的1/2~1/3,推荐!# J! F1 g4 D/ T/ L* @
CBR/VBR Type恒定速率/可变速率:2pass VBR:2次处理可变速率,首先对视频流进行通盘分析,然后决定码率的分配,综合质量/性能最好,但所需的时间增加一倍,推荐!; n% S7 o( t; u+ T7 x+ p
Video Bitrate/Max Bitrate平均/最高码率,以kbps为单位,VCD固定为1150,SVCD标准最高为2600,同时要注意视频+音频最高码率的限制(一说2800,但我试验的结果是2760);DVD标准最高9800,最低取决于你对质量的要求,一般不能低于4000。推荐4000~8000 2pass-vbr!
- O( m1 [ @3 ?& Z" c& [4 D X当然,有些影碟机允许比标准高得多的码率,你可以试一下,总的原则就是在容量和影碟机允许的前提下,码率越高越好!
! A/ h; I( b) a: F8 @7 l▲Video-Advanced视频高级选项,这儿的改动最容易引起兼容性问题,一定要弄明白、多试验!一般情况下还是使用默认设置。; z! f" ~1 D* h/ O
Use Closed GOP使用封闭的GOP:封闭的GOP是指P帧和B帧只能基于同一个组内的I帧,带来的好处是在播放时前进和后退的最大延迟不超过一个GOP,对于直接编辑MPEG2文件比较有意义,但同样码率下会带来质量上的降低(或者说编码效率上的损失),最好用默认——不使用!- B2 C4 B! {; x! R
Number of Frames in a GOP一个GOP内的最大帧数,DVD Video的标准限制为36,除非你肯定你的影碟机支持不同的数字,否则就使用默认的15。
' I* B+ j1 F# c; C) C' x) n0 WDistance Between I/P Frame:I/P帧间隔,默认的自动Automatic最好(除非你肯定知道哪个更好)8 }: `( H- R/ r: s6 k
Use Sequence Header Interval every GOP,DVD标准要求,改不了
8 `9 u# m4 s8 @% XPicture Structure画面结构,允许编码器在处理隔行视频源时进行优化,有些影碟机不支持含有fielded picture(不要和上面的场序的问题弄混了)。如果你的影碟机支持,最好的选择是Automatic Selection自动选择。8 m% D3 @) \1 `0 |/ C0 w/ X+ }4 ?
DC Precision DC精度:进行DCT离散余弦变换时系数的bit数,在复杂的场景中,提高该项值有助于改善画面质量。; i7 G) H2 d' K: t2 ?' q& e4 Z. k
▲Audio-Basic音频基本设置
5 w. p+ L4 d r; \9 h$ V% f▲Audio-Advanced音频高级设置8 @ ?9 W" Y7 c/ }" r! _' R$ p# G6 X
像对于视频来说,音频部分就简单多了,无非是采样速率Sample Rage,编码速率Audio Bitrate等,大家都比较熟悉,没啥可说的;值得一提的是,DV在拍始中录音的采样频率是48kHz/32kHz,而SVCD标准中声音的采样频率为44.1kHz,这儿存在一个采样速率转换的问题,CP没有提供可选项,但小日本和PR中有可选项但默认的设置是高度度低质量,出来的声音会存在一些问题!' Y" O( V; Y7 u/ e5 m& P1 T4 N
再说说这儿的Emphasis加重,我们知道,很多录音设备在录制的时候采用了预加重(pre-emphasis)处理,回放的时候就要求进行去加重(de-emphasis),如果是这样的音源,你这儿就应该选择相应模式。- v2 T8 A1 p6 a
〉Multiples复合* E+ ^$ G2 F5 }2 G; @8 ^: C f m
大家知道,视频、音频、字幕等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流,当他们存在于一个文件的时候,就存在复合的问题,用默认的选型就可以了。
7 d$ N5 @; [6 g0 ^下面再说说源数据的有关设置
8 [2 z; X w; ~& {4 U6 Q, h6 Y" NCP可以正确的识别大部分源数据的格式选项,我在使用过程中只发现一个例外,就是MPEG文件的场序(Interlacing)问题,CP会按照逐行模式(Non-Interlaced)来处理!所以我们在重新压缩MPEG文件时,一定要对这项设置进行调整,否则。。。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就不用我再说了吧?+ z1 X7 }. x; G( H" C1 W, Q
小日本参数设定详解
, {- ^- l I d) t9 b" X( ^本文没有涉及tmpgenc的菜单部分,因为影响mpeg编码效率/质量的主要是参数设置。菜单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功能,比如压缩完成自动关机等,请大家自己摸索。
0 T' n# h* N: f# F4 SA. video(视频)部分:/ t' {) N6 Y; L
本部分设定输出的视频码流的类型和参数,大部分参数在模版中已经固定。
/ ]. h( q4 J! T1)基本类型:有mpeg1/mpeg2,mpeg1用于vcd, mpeg2用于svcd/dvd.
6 y: C. w ~1 C6 f( b2)大小:PAL vcd标准为352x288, pal svcd标准为480x576, pal dvd标准为720x576* r# T8 W3 I; A. s
3)画面宽高比:一般应该用4:3 625 line PAL, 这是电视机的屏幕比例
" X6 u, ^ |3 _( P! n3 e* Q4)桢率:pal 的标准为25fps
- w' m7 ?$ _- ~+ B- o* U5 F5) 码率控制:码率控制算法是造成各种编码器编码效率和质量不同的关键因素。mpeg标准中并没有对次算法的具体实现做规定,这通常也是商业版本的知识产权内容。
" M# J) S8 I, A/ C9 [7 NCBR(固定码率):保持码率基本维持在平均码率。实现简单,对复杂场景会因码率不足造成马赛克现象,对于简单场景则不能充分利用编码空间。(这里讲的复杂场景是指细节/边缘丰富以及快速变化场景)。
: F. C; ~: Q- }& \* F5 j$ oVBR, (2-pass VBR), “二次处理VBR”。其意思是通过对整个视频源进行2次处理使编码效率最高:第一遍判断何处为复杂场景和简单场景,第二遍根据码率的上下限,把码率重新分配更多给复杂场景。可以在实验中看出,tmpgenc在进行这种编码时进度指示在50%以前是没有预览图象的,而且桢进度指示为0。所以老枯建议威龙改译为“二次处理”。这种码流控制方式应该在给定码率下得到最好的质量,但是和具体2次分配算法关系很大。同时耗时最长。一些其他编码器甚至有3次处理的码率优化。
# [# H/ }0 b5 h6 u3 i% s9 eMVBR (手动可变码率),设定最大码率和对不同的帧类型设定不同的信息损失量,实现局部码率优化。可以通过手工指定复杂场景为I帧对之进行较精细的编码。参见对于GOP参数设定部分。
0 k5 J2 h; E0 t; B w. i/ ]CQ-VBR (自动可变码率),设定主观质量值和码率上下限,以主观质量标准对编码器量化环节进行控制,在可选参数中设定主观质量值以后,编码器就在能达到此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节省码率。关键在于编码器对主观质量的评价方法。这是CQ和VBR的综合,也可以看作自动的MVBR. 威龙汉化5版在可选参数中有一行是“不破坏最小码率的状态而填充数据”,本人的理解是,如果码率过低就填充无意义码(好浪费啊,不过可能是为了兼容性的原因),英文版这一句没有翻译,还是日文。 :-( e& R/ N( g- ~3 }* O
CQ (固定品质),就是比MVBR多了一个主观质量值的设定。不明白到底是怎么控制的。
; Q: P8 |& F1 P) }, p. t; \RT-CBR (实时固定码率):连GOP层次的码率优化也不做了的CBR,快一点,质量不高
9 o# m. r3 ^* E4 x, ]3 jRT-CQ (实时固定品质):连GOP层次的码率优化也不做了的CQ,快一点,质量不高
) P9 g# j8 {- v6)码率:这个码率是指CBR方式下的平均码率! M/ ~: A3 w5 h; i8 Q
7)VBV缓冲区大小:缓冲区大的话,编码优化会好一些,但是解码的时候也要求大一些的缓冲区。因此,vcd/svcd标准中参数是固定的,否则可能机器无法播放。
+ [2 Q% b& ]$ d! N% j/ C8)Pofile & level(类别与级别): 这个参数是mpeg1没有的。在svcd/dvd应用中应该是MP&ML,模版自动选定。 MP&HL是为HDTV定义的,分辨率可以高达 19??x11?? .
' p |+ J, `! q3 S9)制式:好象这个也是mpeg2相关的参数。我们应该用PAL.; z/ S. z" N& }- c# Z& B P
10) 隔行扫描:mpeg1只支持逐行扫描(25 frame/sec),mpeg2可以选择隔行(50 field/sec)。如果成品在电视上播放,建议选择隔行,使运动平滑。但是隔行的视频在pc上看会有毛刺现象,在水平运动景象中尤其明显。$ `, J3 p" c2 L3 @) d6 I, F- `4 G, d
11)播放时实现3:2下拉: 这是在film/NTSC制式转换中需要的,即在编码时维持帧率不变,不做3:2下拉,而在播放中实现。参见 B.advanced部分。感谢威龙指正。
# W9 i2 O( E& A A5 v" K- f# e12)YUV格式:给亮度/红色差/蓝色差分配的码位。对于人眼来说,亮度信号是最敏感的,所以就分配比较多的编码空间以求精细,对于色差则粗糙些。一般就是4:2:0了。(其实4:2:0方案给蓝色差的码位不是0,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1 s3 d7 F2 G( B* f8 q* G. o; S& I
13)DC分量精度:在mpeg编码中需要对8x8的图象块进行DCT(离散余弦变换),DC分量的意义基本是代表8x8块中的平均值,一般需要为之分配比较大的编码空间,否则马赛克的边缘效应就比较明显。(8bit就不小啦,图象压缩中是每个bit的油水都要榨干的)$ \# x* H! y7 n- n
14)运动检测精度:mpeg是对I帧进行帧内编码,对P帧进行预测误差编码。就是对于P帧的图块,在I帧中寻找对应的部分,然后对两个图块的差异部分进行编码,可以大大节省码率。运动检测精度越高,图块搜索匹配的范围越大,编码效率越高,同时编码速度越慢。这部分算法同样没有在mpeg标准中定义,各个厂商实现水平相差会很大。一般来说,在tmpgenc中设置为普通即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