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岸天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论坛,不要冷落了陌生人新人注册后在此报道,奖励20羽毛:)严肃处理违规灌水行为及处罚办法
参与论坛宣传活动,获得积分勋章奖励知羽艺匠及其他模板资源下载珍惜你的ID 珍惜你的名誉
查看: 3053|回复: 10

不传之秘:电视摄像“二十忌”

[复制链接]

653

主题

1061

回帖

2785

积分

梦天使

灵魂使者

Rank: 6Rank: 6

积分
2785

优秀会员奖

QQ
发表于 2007-8-11 23: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传之秘:电视摄像“二十忌”
* Y/ T4 `9 I7 a( N+ O不传之秘:电视摄像“二十忌”
$ W! i. y: G- y
- ^: j$ e  m# P4 n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电视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但是,我们在收看电视节目和审片中,常常发现一些记者拍摄的画面,违背了电视摄像的一般原则,使人看了很不舒服,留下了遗憾。我总结自己的采访经验,同时借鉴电视前辈的教导,结合审片中发现的问题,把电视画面构图和运动摄像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出电视摄像二十条禁忌,旨在与同事们进行探讨,共同提高摄像水平,提高节目质量。
! N. j8 b  w5 {( i# b. b( b; v
+ D+ M6 W$ V2 e+ e& Y# |" g4 T- R一忌“七扭八歪”。如果我们拍出来的画面水平线不水平,垂直线不垂直,画面中的人或物向一边倾倒,这种“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  i8 U) |  y( y
2 E9 A2 J# b+ [+ S+ T
有些记者习惯于用肩膀作摄像机的水平线,因为人的肩膀是大约15°的斜面而不是平面,所以靠肩膀找水平的办法是不可靠的,必须要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正面构图时,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可以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但采用斜侧面构图时,物体水平线往往与寻像器的边框形成“夹角”,这时,就不能依靠物体自身的水平线,而要借助于物体的垂直线来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从而获得水平的效果。
+ k4 z( F( a6 Z6 ?8 ]5 u. Q- d) x8 ?# M$ S
二忌“面壁思过”。当对画面中的人物采用侧面构图或斜侧面构图时,人物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性——或者面向左边画框边缘,或者面向右边画框边缘。如果人物目光向右,而头部的位置又贴近右边画框,空白留在左方,就好象是一个人正在“面壁思过”。; N4 a+ H8 Q6 I% t2 W0 W! i
当画面中的人物目光面向一侧时,把画面中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方,视觉上就比较舒服,相反把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脑后,把人物的视线堵死了,使人感到难受。9 e) F" Q1 D; L5 A
3 U% K* x# P9 x7 b

+ d; j3 N2 L9 g* e三忌“横线切脖”。拍摄人物时,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横线——如地平线、水平面、电线、墙裙线、物品横向的轮廊线,往往会使背景中的横线处于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7 f( d8 j  z) s! s* ~

. w. [# o5 i8 q. d; @$ {  J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如果把横线安排在人物头部或头部之上,看起来也不太舒服。7 t& j# G% Q$ S" ^4 d' H; x& k
四忌“顶天立地”。有些电视画面中的人物全景,头部紧顶着画框上沿,脚紧蹬着画框下沿;有些建筑物上下两条轮廊线紧挨着画框上下沿,挤得满满实实,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
* T& d  s6 D4 h/ e+ z* O3 {2 |" _$ \3 q4 U8 R$ k' q! O: g& @
在拍摄全景时要考虑在主体的四周留有适当的空白,避免“顶天立地”,以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 g( E$ a* m" j3 X" E

3 ^$ ]3 z. W! D! D五忌“缺边少沿”。“缺边少沿”是指拍摄中景和全景时,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廊线被挤出画面之外。有的会场全景,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有的人物不是缺一只耳朵就是没有额头;有的建筑物本来是按全景景别取景,却是“缺边少沿”,全景不全。
& y, T5 c6 X" W+ Q3 a) v3 [拍摄中景和全景“缺边少沿”与近景、特写只反映人物或景物的局部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全景,“缺边少沿”就不成其为全景。因此,构图应充分注意主体在画面中的外轮廊线,以防止“缺边少沿”。% A3 v$ V' x4 {6 F+ a( Z# Q) o' E3 |

& G3 q3 G( o9 c& d* V" [六忌“顾此失彼”。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靠画框左右边的两个人往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是由于记者在摄影构图时只顾了中间的拍摄对象,忽视了旁边的人物。# x0 ~( s" {+ w6 }& I( o% |
克服“顾此失彼”,要求记者在构图时应恰当安排好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兼顾两旁的人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绝不能把两旁的人物都“劈开对半”。  g! ^1 C5 d, t9 o# l1 }3 p, m1 `! G

. ?1 n) \$ w5 F7 j7 R% T七忌“头重脚轻”。有些摄像记者在画面构图时有“头重脚轻”的习惯,往往是把人物、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
. }! O4 m1 @, v$ ?; E" b8 A, G& }4 B5 b$ ]$ o: W( [0 {. p# _
( c9 g3 ~  @7 |2 ~8 a
4 h  F) D3 A; K0 L# m8 q) z+ {! K
克服“头重脚轻”的缺点,要求记者扛起摄像机,首先安排好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一般来说,主体上方留的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再是“头重脚轻”而是“脚踏实地”。: y! I, u; h6 b# R+ u9 }

1 C8 I9 r% U. n8 s: T, p& K八忌“刀光剑影”。我们有时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画面:人物靠近门窗,由于门窗框产生暗影,阳光射到人物脸上,使人物的脸部黑一块、白一块。这就是拍摄人物应避免的“刀光剑影”。
9 |  q$ Z4 S) ^  S2 k4 g# Q+ H/ l0 }7 a" p3 J! q  v
门窗框暗影导致人物脸部的“刀光剑影”,与人物在树荫下散步、劳作时脸上的树影不同,这种树影是无法避开,也无须避开的生活中自然景象的必然反映,观众当然能够接受,而门窗框产生的“刀光剑影”则是要设法避开的。+ {7 Q3 f" L; r" l/ C, v& H

# L, k. a' g( a) _8 I九忌“杂草从生”。当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与背景中的枝干状物体重叠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物的头顶上长出“一棵树”——人物头部恰好与背景中的树干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人物头上支出一根电线杆——人物头部与背景中的电线杆在一条垂直线上。这就是电视摄像中所忌讳的“杂草从生”。
8 ]9 u* q8 E+ G& ~& N; v
7 l( J+ }7 o  J  [5 b- s( G我们在安排主体枝干状背景物的位置时,应善于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从生”。
3 Z2 v& {5 F6 l
1 g* S9 j* D9 z8 {, ]/ f十忌“哆哆嗦嗦”。有的记者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变焦开关或手动变焦杆时,主意不定,在拍摄推镜头或拉镜头时,由于用力不匀,拍出来的画面“哆哆嗦嗦”——推拉过程不是平稳的“匀速运动”,而是忽动忽停,煞是难看。% K. W3 }* A5 G( l# K8 F

! K% Y0 ]* o$ i6 [8 r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保持用力均匀。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静心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 \- q- P4 @/ B  j0 \9 d. i  M8 n. J* ^6 W& o
十一忌“空洞无物”。“空洞无物”是指记者在运用摇摄和移摄技巧时,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是充实的,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却缺乏实在的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3 \2 F) Q* F7 ?8 G/ Y2 q7 N

. @( \' Q9 q6 T造成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空洞无物”的原因,是记者违背了摇摄、移摄的基本规律,把两个互相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本来应该分别拍摄的画面,硬要用摇、移手法连在一起。如果摇、移镜头的中间部分没有实在的内容,这样的摇、移又有何必要呢?
& e0 c, J; _# t/ z
7 I/ C+ Y; s( s& r) j8 `, W十二忌“起落不稳”。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戛然关机。这样“起落不稳”的运动摄像给后期画面剪辑带来很大困难——运动镜头与固定画面无法合理剪接在一起。剪辑理论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而在实际操作上,绝大多数是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的剪接,运动镜头的剪接也大都是运动镜头首尾固定一两秒长度的起幅、落幅的相剪接,纯粹的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当中作剪接点的情况是极少的。起落不稳的画面会给剪辑造成很大困难。% y6 T3 s4 n& i. [# j

* E* p+ s4 p0 f: A- F十三忌“运动随意”。有的记者在使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面对拍摄对象,采用固定摄像还是运动摄像,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决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扛起摄像机就是推、拉、摇、移,画面没有稳当的时候。特别是电视新闻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稍短一些,老是推、拉、摇、移,每个画面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拍摄新闻提倡多用固定画面。
; n: E( u$ p9 q/ v' W  o! w/ @* D+ ~7 [
十四忌“犹豫不定”。“犹豫不定”是指在运动摄像时,推、拉、摇、移的落幅位置不准确,有的未运动到位就落幅,当感觉到落幅未到位,就接着再往前运动一点;有的拍摄摇镜头落幅过了头。一发现过了头,就赶紧往回摇一点。这种情形,反映了某些记者在运动摄像寻找落幅位置时,“犹豫不定”的心理状态。$ B' c; ~; W2 F
/ d0 g4 L. H' ], X5 ]
防止运动摄像落幅的“犹豫不定”,最好是开机录像之前先用演习方法来找准落幅的位置,找准落幅之后,再正式开机录像。
; {' F: y6 X. x- @/ w0 q: E- g/ [$ N5 D) }7 k7 i* J
十五忌“或快或慢”。有的记者在运动摄像时,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内容;有的又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5 ?2 {5 s0 f$ b/ ~: }1 r
% B/ T' n' h; I
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像的一条基本原则。( [6 U& z# x  F8 ^6 f: t

( g4 n0 m$ p4 |' t6 ~十六忌“主体游移”。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游移不定,甚至出画,有以下两种情况:
) \2 X+ K' T3 U
+ z: t$ V! ?7 Y: ]# }. W1、对处于运动中的拍摄主体取景范围过小,致使运动主体的局部出画——如人物正在动作的胳膊或手拿的物品挤出画外,或人物由坐而站时,头部出了画面。克服这种毛病,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9 q" \- a5 A9 x/ w$ R

  Y) P! ?  z& n$ @# z2、用跟摇、跟移手法跟摄运动主体,由于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快于或慢于主体的运动速度,致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游移不定,甚至出画。克服这种毛病,除了取景范围不要太小以外,还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同时注意掌握运动主体速度的变化,以把握好改变摄像运动速度的“提前量”。拍摄体育新闻时就要注意避免这种毛病。
2 Y& z$ m* V/ j$ ]  w4 [
; B2 Z, n& ]1 X* H4 K十七忌“长焦摇晃”。有的记者经常肩扛摄像机,在远距离用长焦镜头拍摄物体。由于长焦镜头容易使画面晃动的自身特点,即使摄像机扛得再稳,也免不了画面摇晃。* k( t8 D* r4 B# J" n
) j) t( ]) Y4 p2 n, V7 h# y
在没有三角架,用肩扛机方式操作时,除了必须要追求长焦特殊效果的以外,应该优先选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尽量少用长焦镜头。这就要求记者克服懒惰心理,宁可多往前走一段路,把摄像机靠近被摄物体进行拍摄,以避免“长焦摇晃”,获得稳定的图像。
# W/ m8 _4 x  n) x4 ~5 r; G
8 d/ P% M) m) A0 \另外,由于空气中介质的作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清晰度也不好,选用标准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还有提高画面清晰度的作用。( |/ s7 s( G& V, I9 }9 h

# c: R# a- _0 v* X; z: U十八忌“越过轴线”。轴线规律要求电视记者在拍摄带有明显方向性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物体时,摄像机机位不能越过假想轴线180°范围,否则,就是“越轴”。1 C/ H0 A3 t! s9 V2 C0 O
3 X% D( q) k8 e( y1 a5 ?2 m: p
越轴拍摄再加上越轴剪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例如,第一个画面是一辆汽车往右开,紧接着的第二个画面是这辆车又往左开,使观众弄不明白这辆车究竟是往哪边开。这就是由于越轴拍摄和越轴剪辑造成的。; c/ I; ]+ |9 }! l$ Y$ i) i

3 s: l$ ^3 x' H0 t假设拍摄一辆行进中的汽车,后期剪辑长度要求至少有两个画面,那么,我们只拍摄了两个画面,而且是在汽车进行轴线180°内外分别拍摄的,剪辑时就麻烦了, ——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两个画面合理地组接在一起。且在特殊情况下越轴拍摄,我们可以另外拍摄几个处理越轴的专用镜头,比如,拍摄一个远景或全景反映一辆汽车在变道上转弯后改变了行驶方向;拍摄一个汽车正面开来或背面离去的镜头,景别最好是特写,后期剪辑时,把这种专用镜头插在两个越轴的画面中间,从而缓解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主体方向不明的混乱。
) f, G3 K& i+ X0 r
1 K# s  q5 J+ h十九忌“没有主题”。记者在拍摄时要充分运用画面语言。画面语言就是这幅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观众什么。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时要熟练地掌握摄像技巧,注重特写、近景、中景的拍摄,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做到主题突出,使人一目了然。如拍摄领导视察的镜头,就要有主要领导的特写或近景。有的记者为了图方便,全用中景或全景拍摄,又没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使观众一条新闻看下来,还不知哪一个是主要领导。
4 f+ N7 {4 C( S4 h7 [  ~, _/ y# v0 I; C" J. J; \
) S3 n5 n( e& x, w3 M/ x
二十忌“背影重重”。有的记者在拍摄领导慰问、视察等新闻时,由于跟在领导后面拍摄,拍回的画面全是背影。当然,不是说不能拍摄背影,有些画面是需要背影的。但是领导视察等画面,用背影镜头就不理想。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不仅要做到眼明手快,还要练好腿功,快速跑到领导前面去,多拍正面镜头。

0

主题

34

回帖

37

积分

小天使

Rank: 1

积分
37
发表于 2007-8-14 07: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没人顶..我来顶!

102

主题

595

回帖

976

积分

云天使

Rank: 4

积分
976

优秀会员奖

发表于 2007-9-5 20: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谢谢

1

主题

128

回帖

143

积分

雾天使

Rank: 2

积分
143
发表于 2007-10-10 13: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铁我来顶。好铁我来顶。好铁我来顶。

0

主题

268

回帖

282

积分

水天使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QQ
发表于 2007-11-15 10: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东西啦!谢啦!好帖!

0

主题

54

回帖

70

积分

雾天使

Rank: 2

积分
70
发表于 2007-11-15 13: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不错的教程,需要学习~3 A' G/ B- [- o( w# r; p
感谢楼主~

10

主题

159

回帖

228

积分

水天使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发表于 2007-11-15 19: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兄弟我用得上,楼上的兄弟是原创的吧,可不要误人子弟

0

主题

23

回帖

25

积分

小天使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07-12-3 2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53

主题

1401

回帖

1571

积分

云天使

Rank: 4

积分
1571

优秀会员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07-12-30 02: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啊!好贴好人啊!顶起来!收藏

1

主题

101

回帖

117

积分

雾天使

Rank: 2

积分
117
发表于 2007-12-30 13: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拜读) Q5 U( O/ j6 B3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落岸天使论坛

GMT+8, 2024-12-27 12:07 , Processed in 0.1231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