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存1GB,15元;2GB,20元……”相信大家在电脑城或者某些高校门口都能看见很多类似诱人的广告,虽然闪存低价化已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但这2GB只要20元的“白菜价”还不到正规闪存价格的三分之一,记者不禁开始怀疑这些超低价闪存的质量和来历.经过为时两个月的调查、暗访,一个惊人的秘密被揭开了,一个庞大的次品闪存加工产业链的轮廓渐渐清晰……
市场上这样的“白壳”闪存很常见,几乎都是出自地下加工厂之手
闪存小贩一语道破“天机”
如今,在电脑城中,闪存卖白菜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十一长假,记者来到中关村电脑卖场,由于是节假日,这里的促销活动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家以20元超低价叫卖某品牌2GB闪存的柜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2GB 20元?老板怎么这么便宜?”
“这不促销嘛,就是为了拉个回头客.”
“可这连成本都不够吧?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哪有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大厂出来的私货,深圳再加工过的,和XX品牌质量差不多的,好用得很!”
“大厂的私货?还经过再加工?怎么个再加工法?谁加工的?”当记者提及敏感问题时,摊主警觉起来.
经过这番短暂的交谈过后,记者觉得这小小的闪存背后必定隐藏着什么——究竟卖家口中的“私货”是怎么回事?什么人在从事中转加工活动?这个行业又是如何运作的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展开了更深入的调查.
之后,记者开始以委托加工人的身份,四处寻找相关联系人,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个闪存商贩介绍记者去找一个叫王斌(化名)的人.该商贩介绍说,这个王斌主要负责从正规厂商处收购“原料”(也就是不能出厂的劣质闪存),经由作坊式工厂加工并包装销售.他的工作性质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正规厂商与小作坊之间进行次品交易的“二道贩子”.听完他的介绍记者终于明白,在电脑城中闪存小商贩所说的“大厂出来的私货”,原来就是存在质量缺陷而无法通过正规渠道上市的次品闪存.
次品闪存原是来自正规厂商
“你有多少货?”
“2000左右吧.”
“只有2K的货?单子太小,不好做啊!”王斌不屑地打量着记者,缓缓点燃了手中的烟.
“这不是刚建立联系嘛,手头现货不多.以后肯定少不了的,毕竟厂里常有货流出来嘛”,记者赶紧解释道,并从包里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样品”.
王斌麻利地拆开壳子,扫了一眼,“用的是芯邦的方案啊,芯片也是坏的,便宜些我帮你处理了吧,你自己加工的话会很麻烦.”
“我手头有七八个供应人,资源很稳定.”王斌告诉记者,次品闪存加工这个行业虽然一直是暗箱操作,但业已形成清晰的脉络——“原料”主要来源于部分正规厂商的内部人员,定期定量地发到王斌的手中,或拆解备用,或维修再生.此外还有少量是回收的废旧闪存.“私下处理次品是行业的潜规则,很多厂子内部都是这么做的,管理层也是心知肚明”.
除了货源相对稳定,王斌们经手的闪存品种也比较固定.“一般情况下,我们收的都是有严重缺陷的闪存芯片,根据主控方案更换芯片、跑程序、量产,之后才能销售.往往一个型号或一个批次的产品问题较多,这样我们收过来的货外形、主控都是完全一样的.量产处理也就比较方便,节省了后期跑程序的成本,这也是我们很少用废旧闪存再生的原因”.
据记者了解,正规闪存厂商未过质检的次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闪存芯片完好,主控芯片或电子板故障,这类不良品一般会将闪存芯片回收,故障部分废弃或修理.回收闪存芯片主要基于成本的考虑,以4GB的闪存为例,原厂闪存芯片(又称A片)价格在43元左右,主控及周边电路的成本则不超过10元.
另一类是闪存芯片本身损坏,如果采用A片,问题芯片可以退回给上游晶圆厂商.如果采用了代封装的“白片”,闪存芯片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多作报废处理.王斌等中介人正是瞄准了这些成本几乎为零的资源,稍加处理,将其变废为宝.
“和我长期合作的多是二三线厂商,他们一般用“白片”,不良品相对多一些,而且他们的方案也和我们的工厂(注:多为山寨工厂)差不多,操作起来方便一些.”
当记者说明想自己处理这批货后,王斌表示除了一次性回收外,“也可以支付介绍费和加工费,委托加工销售”.也就是说,除了扮演中介回收的角色,中介们也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那么在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工厂,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地下工厂黑幕四部曲
在获取了王斌充分的信任后,记者跟随王斌来到了深圳的地下加工工厂.
其实,这些加工工厂实际上就是简单的民房,基本没什么设备,就是几个工人坐在桌子边组合包装、贴牌,在房间的另一个角落的桌子上还有两台笔记本电脑.“这种地方做厂子最好,可以随时换地方,不易被发现.”王斌告诉记者,这类加工厂基本上每2~3个月就要换一个地方.
别看这只是个简陋的房间,但在这里却有着帮助次品闪存上市的严密生产线.
第一步:分类检测,量身定做方案
“收到货后,先要检测分类.”谈及工厂加工环节,王斌无意多言,简单地总结了一下.按照行业惯例,入厂检测只是第一步,根据闪存芯片的损坏程度来制定相应的包装方案.
记者给王斌描述了一下自己手头次品闪存的大致情况后,王斌思索了一会儿后,给记者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方案.“你这批货都是芯片故障,比较容易处理.”王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购闪存芯片(白片足量) 2GB的12元、4GB的 31元,工厂拆片、贴片、定制程序、装壳环节各5角,加上1元的包装费用,4GB的加工费可以控制在34元左右,加上收购不良品3~5元的成本,这种再加工的“品牌”闪存不足40元!相比同类闪存65元以上的价格,利润空间巨大.
当然,这还只是非常保守的算法,王斌一再表示“量大从优”,还有商谈的余地.另外,再加工时往往会采用打磨过的“黑片”,价格仅为“白片”的一半.如此一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第二步:安全扩容,1GB闪存当2GB卖
硬件处理完毕后,软件上自然也要花些心思,“你不打算扩容吗?就这么老实?” 王斌开始引诱记者做些新的“尝试”,“不想惹麻烦的,被发现了渠道不好做”,记者回答道.“你放心,帮你扩一倍容量而且保证用户不会发现!一个多交5毛钱就行了!”
“只有主控方案支持才能扩容升级,像6208、安国6988等都是我们常用的升级方案,你这批货用的芯邦方案也可以升级,好机会不要错过了”,王斌继续鼓吹他所谓的“安全扩容”.
所谓“安全扩容”,实际上就是将1GB的闪存当2GB的卖,还不被消费者察觉,记者对此非常好奇.
究竟如何实现“安全扩容”呢?“扩容其实就是使用量产工具修改SPD参数,蒙骗系统达到扩充容量的目的,实际上硬件设备并没有改变.”量产化工具本来是为工厂屏蔽芯片坏块、分区及制作引导盘之用,可惜现在被一些不法之徒用于扩容.具体操作很简单,低级格式化之后便可以在软件上填写想要扩充的容量,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还可以通过量产化工具更改厂商信息等.
“软件修改当然只是表面功夫,一旦用户存储超过闪存芯片实际容量的文件时就会发生错误,丢失数据甚至损坏闪存.所以现在我们有更先进的方法,让购买者无法察觉.”王斌得意地说道.
“他说的安全扩容应该是在闪存内置了数据压缩软件,原理是在文件传输前进行压缩或解压处理,这样同样的容量的闪存便可以存放更多的文件,量产扩容后也不容易被发现”,对于王斌所谓的“安全扩容”,记者事后找到了纽曼质检环节的一位工程师做了一番了解,“这是现在闪存扩容后普遍采取的伪装手段,压缩比例超过150%,普通用户操作上感觉不明显.”
据记者了解,一些正规厂商也曾推出具有相似技术的增值软件,但并不强制使用,更不会用于扩容伪装.如宇瞻部分产品附赠的ACE压缩软件,压缩比例可达500%.但这种用压缩处理方式进行扩容伪装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除了读写速度受到影响外,一些已经压缩处理过的Rar格式文件、图片文件等难以达到压缩比例,超量存储时会发生错误.
第三步:增值服务,就是装病毒
当记者表示对“安全扩容”不感兴趣时,王斌走出下一步棋.“在跑程序的阶段我们除了保证产品稳定性之外,还可以提供特殊的增值服务”,在“增值服务”四字上王斌故意加重了语气.
一般来说,市面出售的闪存并不是“裸盘”,都会附送一些程序,这些程序是可以根据需求安装的,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软件加密、防毒等.增值服务已经成为闪存厂商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强用户黏度的法宝.王斌也会这么好心吗?
“这些程序一般都为木马病毒留有后门,用户购买后须小心使用.”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与番茄花园等盗版系统预留木马后门的行为类似,缺乏规范的、厂商无利不往.这些所谓的增值软件几乎都夹杂着病毒或木马,而这些病毒又会给王斌这类人带来丰厚的利润.
第四步:包装贴牌,冒充名牌上市
经过上述一系列程序之后,剩下的就是装壳了.一笔4K的单子从样本分析到再加工包装出厂,只需5天左右.对于包装,你可以采用自己的品牌包装,也可以要求包装成名牌产品,对此,王斌老道地给记者推荐:“为了让你的闪存在市场上有不错的销量,我们可以给你装金士顿等国际品牌的外壳,一个壳1元钱.市面上有很多“金士顿”闪存都是出自我们的渠道.”
在地下加工厂里只需要5毛钱,次品闪存就可以摇身一变为名牌闪存
王斌最后还好心地告诉记者,销售时只需要将这种再加工的闪存以低于正品5~7元的价格销售即可,从之前的成本分析来看,再加工的“品牌”闪存留给渠道终端的利润相当丰厚,这也是这类闪存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像王斌这样的次品闪存“二道贩子”在广州、深圳一带非常多见,他们采用的交易方式和在整个环节中扮演的角色也非常灵活.有时他们只是将留出厂的次品闪存转包给加工厂的中间人;有时他们又是直接从厂商那里购买次品,亲自加工,亲自出售到市场;有时,他们又只做加工这一块.而这一切都是根据利润的多少以及市场风险来确定的.这种类似“游击战”的方式让相关部门查处起来非常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