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都是DV爱好者练手的好机会。今年五一,却因为SARS失去了朋友聚会的大好时机。朋友见不到,一个人发闷,于是找出以前聚会拍摄的带子,一遍遍反复回放,以便缓解孤独和思念。 3 I( b' |: S( v6 L! ^6 G4 X- p1 E( ^
我本是个好客之人,朋友们也多把我这里当成一个活动中心,大事小事,过个生日,看个球赛什么的总喜欢来。家里屋子够大,总是满当当地充斥着笑声和喧闹。我的DV也忠实地记录着每一次的相聚和分别,欢笑和唏嘘。看着原来拍摄的朋友聚会的画面,我傻乎乎地跟着它笑,跟着它悲伤。DV,竟然清晰地记录了那么多我已经模糊的回忆,也看到了那么多我不曾注意的细节。
( F# w) c, P& ^: K9 M 如果你也有DV,那么千万要好好利用它,因为它比你的眼睛更敏锐,比你的大脑更清醒。为了让更多的DV新手更快的入门,还是讲讲我拍摄聚会场面的一些技巧吧,就拿我原来拍摄的一些聚会的镜头做例子。$ [# {8 n7 D) h' K
聚会之前
0 O6 o8 A7 ~4 V: U* E1 @/ Q 想要把聚会的拍摄做得好看,之前的准备工作是不可少的。虽说这种个人的小聚也许并不具有什么重大意义,但是拍摄前还是要想一想——如果是想拍摄一个朋友庆祝生日的聚会,那么有些镜头是不可少的,比如点蜡烛、许愿、吹蜡烛、朋友的祝福;如果是一个一般性的聚餐,那么想想谁平时吃饭的时候吃相比较难看、想想谁吃饭的时候爱喝酒且一喝就高、想想谁吃饭的时候只顾说话——这些信息在头脑中有个准备,那么拍摄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注意了。不至于临场看到什么有趣就拍什么,结果镜头一直在不同的人之间晃来晃去,回放的时候让观众呕吐不已。
( l7 W9 j/ t S: S: U 哎呀,时间快到了,朋友们都陆续来到,赶快拿出DV,准备工作吧。* i) N1 O) O( _ F) X) H" X# \1 F
要说聚会,首先的概念就是人多!拍摄对象复杂而多样,总不能一直用一个镜头把他们都装下吧,这时候怎样合理地表现这个聚会的场景?是全景把大家都拍摄进镜头,还是拍一个一个单人,如果是单人,又该怎么把他们连在一起拍摄呢,这些可是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哦,我突然想到了运动摄像,真是此处终显英雄本色!那么,我们就结合聚会的拍摄,主要聊聊运动摄像吧。9 L" y3 o. [4 D" G. g9 _# |3 P
运动摄像) h5 d2 j R, Y: \# ]2 C) i7 i
运动摄像,就是说人不要像圆规一样地钉在地上,要把摄像机推、拉、摇、移,在运动中进行拍摄。这是突破画面边缘框架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这里其实是能够充分发挥DV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的摄影机又大又沉,很多运动都需要依赖一些辅助设备,如移动轨道、升降臂等等。而现在的DV这么小巧,而且越来越小巧,你想做的运动只要通过你自己的运动就可以表现了。: S: h' v4 D; W2 \. e
拍摄时,尤其要注意运动摄像要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时空的转换由不断运动的画面来体现,需要完全同客观的时空转换相吻合。
1 d; c) m y* Q9 l, } 镜头运动起来可就复杂了,我们这里先说说几种简单常用的运动拍摄方法。
! h O9 n$ c Y2 k. H, M
# L7 Q; n( o8 J' |9 j9 c+ X% ^摇
8 S1 u( d. a- I3 ?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狄克逊在1896年首创的拍摄技巧,它是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加以发挥的。它就好像我们站着不动,而转动脑袋来观看事物。即摇镜头时DV的位置不动,只是镜头变动拍摄的方向。 ( X: E( }+ A( x0 _% P
摇摄的时候,可以将DV机放在三角架上或用手托住摄像机,让它水平转动。比如朋友过生日,大家围坐在一起分蛋糕的时候,用全景镜头可以看到大家围坐在一起的状态,细微部分无法拍出来;而如果我们用镜头从左到右将他们一一扫过,这样镜头中每次都只有少量的人物,而每个人就能拍摄到一张比较大的脸(可以拍摄出很多细微之处哦),这就能更好地捕捉他们每个人吃蛋糕时候的表情了。
4 D; G, J; N5 d4 Y 另外,摇摄还可以用来表现跟踪某一个动作,比如DV不动,镜头跟着一个人从屋子的一头走向另一头。这时候摇摄效果最好,镜头稳定,对观众来说也能看明白。不过摇镜头一定要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这要求开头和结尾的镜头画面目的必须很明确,从被拍摄目标摇起,结束的时候也最好到被拍摄目标上,并且两个镜头之间一系列的过程也应该是被表现的内容。6 ]6 j" j& K! _5 z9 m: O0 y+ D0 L: U
摇镜头可以水平方向也可以竖直方向,就看你的拍摄目的了。无论什么方向,一定要注意摇镜头的运动速度一定要均匀,起幅先停滞片刻,然后逐渐加速,匀速,减速,再停滞,落幅要缓慢。1 ^8 I4 v3 }) x+ w* a( z0 J: E [9 D
+ B. l: R! _3 B- ^移
( O6 O8 G# k5 E$ }6 R( V 1896年的一天,法国摄影师普洛米澳在威尼斯游玩,他正坐在游艇欣赏岸上的景色。突然,他好像受到了启发,设想用“移动的电影摄影机来拍摄,使不动的物体发生运动”,于是在电影中他首创了“横移镜头”,就是把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沿着轨道拍摄。它就好像我们脑袋不动,边走边看,路边的风景向后掠过。这种镜头的作用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一些事物连贯起来加以表现。: l d& w# b6 i! i1 F" [
移镜头和摇镜头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画面上给人的视觉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拍摄角度和被拍摄物体的角度在变化。而移镜头则不同,它是拍摄角度不变,摄像机本身位置移动。比如聚会的时候屋子里满都是人,你可以把DV固定,然后镜头从屋子左边摇到右边;你也可以手拿DV,自己从屋子左边走到右边。从影片拍摄效果直观感觉,移比摇的运动感更强。9 j. h r. p: n: b6 }) [ d
移动拍摄多为动态构图。因为摄像机处于运动,所以有很多相对运动的关系可以运用。如当被拍摄物体呈现静态效果的时候,摄像机移动,使景物从画面中依次划过,造成巡视或者走过的视觉效果;被拍摄物体呈现动态时,摄像机伴随移动,形成跟随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创造特定的情绪和气
0 W$ t9 L L0 L7 i' P4 n, Q氛。
S5 ^, t) n, q/ o- } $ y1 W0 I+ R6 ?( e6 w$ f( x' [
看谁聊得正欢,给个特写 ! N# h8 e* f1 r( O0 k7 g3 m4 d- ]
徒步跟拍
3 ^. G' A; E. c7 a* {* G% F DV是个掌上设备,所以这可是DV最常用的技巧哦。不过要记住拍DV的时候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走步——如果想要拍摄画面稳定,最好双腿曲膝,身体重心下移,蹑着脚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时利用脚尖探路,并靠脚补偿路面的高低,减少行进中身体的起伏。腰、腿、脚三者一定要协调配合好,这样就可以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这么走可能姿势不好看,不过效果的确不错,而且看上去会显得很有专业的感觉。9 T8 s' ~; ~: t. A/ a: T2 t
还有一个应注意的问题就是:拍摄前一定要搞清目标的行走路线和路况,做到心中有数。要是你只顾跟着一个人走,眼睛也只顾看镜头了。结果却撞到别人身上,或者被桌子绊个跟头,最惨的是你的DV万一撞洒别人的水杯——你就等着哭吧。
! o$ s- ~0 t0 ~9 ~" {8 e& E- b拍摄角度
, k4 N# z7 f! g9 m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DV都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就好像我们最平常都是平视,但不时地也要抬头看看,低头看看。所以说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你的DV增色不少。8 J, G8 O }7 t9 \7 k
其实DV就像我们的眼睛,前面说的运动拍摄,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观察方式。这里的拍摄角度除了平摄,也无非就是俯拍和仰拍。
! f( f$ z$ _7 {俯拍/ i/ ]. K& S3 n9 M6 ~ c2 b3 A
俯拍就像低头看东西,镜头也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大场面和人多的时候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家里聚会的时候来了好多人,满屋子都是。你想把这个热闹的场面都拍下来,如果平摄,镜头肯定会被什么人挡住。这时候你最好爬上个桌子或者椅子什么的,俯拍全景。要是你的变焦不够大的话,就换广角镜头,或者把俯拍和摇镜头结合起来——俯摇一圈,所有人都拍摄到了,聚会的气氛也可能很容易地感受到。" g+ o0 l' I% d F3 Q9 O) m; I# d0 d
如果要是俯拍人物,就会产生压缩感,显得比较矮,头比较大。用这种办法拍美眉,小心被扁哦。' w1 t, N8 }; ?' ~3 ?" @
仰拍. o" }5 u/ m' q7 M* e/ T4 R
仰拍其实并不常用,至少不能表现全景(除非目标在天上)。不过表现人物的时候倒是经常用到。当把人物仰拍的时候,会造成一种仰视的感觉,人物的形象就显得比较光辉、高大。如果你蹲下来,或者把DV拿低,拍美眉也许能讨她的欢心,不过要小心镜头要在人家裙子范围之外哦,不然同样会被扁。
8 Z4 A) @ ~ `8 W3 S 看看奥斯卡,每年的最佳摄影奖也算做一个大奖了,这就是因为摄影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影片的表现力。对于DV新手来说,很多都是编剧,导演,摄影于一身,不过这里面的确数摄影的技术含量最高。即使是朋友小聚,也可以拍摄得很精美,当然这就要运用更多的技巧了。不过先说明哦,技巧不是越多越好,否则难免华而不实、喧宾夺主,让人忽视了片子的内容。' u8 e/ u# G/ p" n
更多的花样
+ H# ^& S# c) ~$ g+ e) g升降
$ L6 x) E+ Y5 W" h0 u8 s& j 这种镜头技巧是指摄像机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它可以增加表现场景视角。说升降只是简单描述,其实它包含更多变化的技巧,比如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摄像机的高度和仰俯角度,会给观众造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如巧妙地利用则能增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不过要注意升降镜头的速度和节奏,如果运用适当,则可以创造性地表达一个情节的格调。如果能在实际的拍摄中与镜头表现的其他技巧结合运用,能够产生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8 o5 m2 f* g2 O0 N9 v旋转7 W) Y8 }0 N5 I
被拍摄主体或背景呈旋转效果的画面,常用的拍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沿着镜头光轴仰角旋转拍摄;二、是摄像机超360度快速环摇拍摄;三、是被拍摄主体与拍摄几乎处于一轴盘上作360度的旋转拍摄;四、是摄像机在不动的条件下,将胶片或者磁带上的影像或照片旋转,倒置或转到360度圆的任意角度进行拍摄,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另外还可以运用旋转的运载工具拍摄,也可以获得旋转的效果。
9 Y. m8 y" l5 L: L- l- A. Y% V" ` 这种镜头技巧往往被用来表现人物在旋转中的主观视线或者眩晕感,或者以此来烘托情绪,渲染气氛。比如聚会的时候谁喝多了,就这么拍。0 ^9 R" q* [+ s6 I
晃动9 c6 J7 O: ?6 O' j5 R( j- v
这种镜头现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可能是摇滚乐听多了,所以也颇能接受这种“喧闹”的镜头。合适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技巧往往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主观情绪。晃动镜头是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机身做上下左右前后摇摆的拍摄。不过晃动是很有讲究的哦,不能太剧烈,也不能太规则,所以其实它对摄影者的要求更高!但是在一些很热闹的聚会上,这种镜头很好用!% \% U6 R: T7 G$ v9 S& A
人物特写
: W# \- n: v$ f `- E8 \& h 拍摄的过程中,我们总不能全部镜头都是全景,一堆人在里面动吧。很多时候,会有一些中心人物,我们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特写。这个特写可不是说把镜头或者变焦推上去就可以的,特写镜头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反映拍摄者对镜头的感觉和把握能力。而好的特写镜头总能抓住人物感情流露的一瞬间,给人一种冲击心魄的感觉。我是习惯把要表现的主体,如头部在画面中比较充满,而头上最想表现的地方,比如眼睛,放在黄金分割线上。当然这样构图比较学院化,也比较稳定。如果你对镜头有了想法,或者你的拍摄有了自己的风格,当然可以根据情况做出无数的变化。
. Q4 F) E7 G6 ~ e; D) V, \ 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意思是你一定要记住DV是一个轻便的设备,所以你可以拿着它寻找屋子里面任何可以拍摄的位置,比如从桌子上面向下拍,从桌子下面向上拍,躲在门后面偷偷拍,朋友来聚会,你总要秀一把,如果所有人拍出来的都是一张正脸,多么无聊。总之,如果你没有受某些艺术片的静止镜头“荼毒”过深,不如尝试让你的拍摄更加“神出鬼没”。
* m6 ~% a4 U/ `9 I- N; f9 b# q/ G; A/ C2 v' d) s" V
[ 本帖最后由 黑哥 于 2007-8-14 19:5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