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果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的影视节目或是一张好的VCD光盘,关键取决于制作者的艺术修养。大家都知道,会写字的人很多,但能写出好字的人并不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因此,要提高影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就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艺术修养。首先,我们解释一下镜头的两种涵义;从技术上讲,镜头是指摄像机的光学部件;从创作上讲,镜头是指一段连续拍摄制作的片段,片段上的人物或景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有切断的感觉,表现在拍摄中就是摄像机不停地连续拍摄。但在后期制作时,拍摄时的一个镜头有可能被剪辑成几段与其他片段组接,这时被剪辑成几段,就称为几个镜头。$ `) m9 {$ q1 G, j: u. W% @3 V ; v( B( k* o# m# ]0 b
 一、景别3 i* m, t9 E4 m3 i' B
 
 % r: r. u0 u8 c0 l, L# I6 U! e6 n2 d  景别是指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有时根据需要,它们中间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如大远景、中近景、大特写等。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在具体制作一个节目时,它应该有统一的标准。
 " f- O' e) M/ Y' a  `$ R- K1、远景
 . o; }0 `  N& E. z  A2 t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它视野广阔,景深悠远,主要表现远距离的人物和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气氛,内容的中心往往不明显。远景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物,有人物也仅占很小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展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的规模和气势,拍摄者也可以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用远景的持续时间应在10秒钟以上。
 1 s; _! O4 d8 @- \6 N2、全景. ~8 n' A2 W2 A% g& g* y  u
 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结构中心的主体。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还是物体,其外部轮廓线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 B' P$ `: ?" T6 M  k5 D  全景的作用是确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展示环境特征,表现节目的某一段的发生地点,为后续情节定向。同时全景有利于表现人和物的动势。使用全景时,持续时间应在8秒钟以上。 " Q! _; }3 A9 x9 F$ T  q' s
 3、中景: T( y. h8 c$ l; M
 中景包括对象的主要部分和事物的主要情节。在中景画面中,主要的人和物的形象及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使用中景画面,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交流,也能看清人与物、物与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中景是拍摄中常用的景别。 * e) ^$ u! |8 I6 W. L9 G  ]
 用中景拍摄人物时,多以人物的动作、手势等富有表现力的局部为主,环境则降到次要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展现事物的特殊性。使用中景时,持续时间应在5秒钟以上。
 : f9 j3 {. s( Q* g7 K4、近景1 w' M. k; o/ N8 r7 b0 A. z) L
 近景包括被摄对象更为主要的部分(如人物上半身以上的部分),用以细致的表现人物的精神和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用近景,可以清楚的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容易产生交流。使用近景时,持续时间应在3秒钟以上。
 9 M9 F/ s6 Z  Q$ I$ ?5、特写
 . [  n2 j4 s& U6 ~/ u6 s3 j8 W6 w  特写是表现拍摄主体对象某一局部(如人肩部以上及头部)的画面,它可以作更细致的展示,揭示特定的含义。特写反应的内容比较单一,起到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主要用于表达,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点,起到震撼人心、引起主意的作用。 ) x( O) P+ ~' _( i0 p% u5 [
 特写空间感不强,常常被用来作转场时的过渡画面。特写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因此在使用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可滥用。持续时间应在1秒钟以上。
 , ?0 A$ z; w' m2 G% J% K+ P! p& s  a# g1 o5 g) E$ K  y
 二、拍摄角度
 * J! w4 z8 ~' Z* h. H7 E& ]( i! ]7 y
 拍摄角度分为水平方向和俯仰方向。
 7 @6 D0 J& y7 K5 [* b# Z, l* E1、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
 - v5 Y! k) i: ?, s. C  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方位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一般分为正面、背面、侧面、斜面等几种角度。
 2 f- j1 z5 ?; H(1)正面! z8 X8 p& D' P; {1 A' i- B
 正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前方拍摄。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正面特征,能把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容易显示出庄重、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对称的结构。正面拍摄时,由于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容易与电视机的水平边框平行,如果被摄体占的画面面积较大,容易使观众的视线无法向纵深发展,画面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受。
 ; |8 L2 M  l, }1 Z8 S5 b(2)背面) L% ~9 z* a6 y& C9 {6 j
 背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后方拍摄。背面拍摄能够表现被摄主体的背部特征,通过背部形象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构思。
 8 s& j# J9 O' n! B  背面拍摄常用于主体是人物的画面,主要以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容。
 # S9 j7 S) B; k(3)侧面! M7 s' S; M# L
 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左或正右方拍摄。侧面拍摄与正面拍摄的特点相同。在拍摄人物时,侧面拍摄有助于突出人物的侧面轮廓,特别是面部轮廓。此外在拍摄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可以显示双方的举动和神情,能多方兼顾,平等对待。
 , g: @8 {6 S" n. j( ~+ O8 I& v(4)斜侧面' U' Y# O2 b. H3 J+ A0 g
 1、斜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除正面、背面、侧面以外的任何方向拍摄。斜侧面拍摄的特点是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中变成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容量,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 E5 Y& V* m  `9 `* F2、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 b& l: Q: C; V8 I9 r9 Z
 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高度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一般分为平摄、仰摄、俯摄3种。
 ; B2 e( S5 q- V9 R  Q" Q" Z(1)平摄' o' {$ m9 P$ z; I9 j
 平摄,即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拍摄。平摄构成的画面效果合乎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平摄适宜表现具有明显线条结构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场面,能使人感到亲切平等。平摄的不足之处在于把同一水平线上的前后物体相对的压缩在一起,缺乏空间透视效果,不便于层次感的表现。: Z3 b  `/ Z6 D: c
 (2)仰摄
 2 }7 Q% x; Z2 A8 o4 g" A/ L  仰摄,即镜头低于被摄主体向上拍摄。仰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主体的高大气势,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表现。仰摄人物,容易显示出高昂向上的形象,但在广角状态下近距离仰摄人物容易变形。0 ]/ p, S# H) j* p' A. S
 (3)俯摄3 A4 o4 O/ z8 A! `9 N
 俯摄,即镜头高于被摄主体向下拍摄。俯摄景物就如同登高望远一样,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展现出来。俯摄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地理位置等,能给人辽阔、深远的感受。俯摄适宜表现盛大、开阔的场面。
 " I2 ~8 D: p/ a& I2 e  俯摄人物时宜于展示人物与环境的整体气氛,不适宜表现人物的神情及人物之间的细致感情交流,同时俯摄人物可产生贬低藐视的效果。
 1 ~% o! u/ R. F% j5 p! U& H) L2 z7 D- r# i
 三、色彩的处理
 , J+ }/ b  [% k% v" q" q2 m6 H+ C2 @
 尽管在拍摄过程中,每一个镜头都可能具有五彩缤纷的色彩,但还是应该有一种色彩占据画面的主导地位,成为画面色彩的基调,这种色彩就叫画面的色调。7 f& q$ e! p+ v7 ^& A7 F$ x' _6 Q
 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保持节目色彩的和谐、统一,是色彩处理的基本要求。虽然色彩本身没有情感,但它对人的心理感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红、橙、黄等暖色调,往往会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等等,给人以炽热、向上的感觉。青、蓝、蓝绿、蓝紫等冷色调,会使人联想到水、冰、夜色等,给人以凉爽、宁静、平和等感觉。 # [- k3 N4 x; f
 画面的色调,主要取决于不同颜色在一定空间的配置,即画面中那一个颜色占主导地位。此处取决于不同的光源色、环境色等对表现物体固有色的影响。色彩基调从属于节目总的情绪基调,是总的视觉氛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节目情绪基调的主要视觉手段。色彩基调的确定,还应当考虑形像色这一因素。所谓的“形像色”就是某一行业或某一表现内容经常使用的代表色,如海军的形像色是蓝色,那么表现与此相关的内容时,确定蓝色为色彩基调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 q4 {8 o6 Z) v: G5 c. s* a" |. f  在用色处理上,要注意:用色要简洁,不要使用太多的色彩;不同色彩所占的面积,应避免平均或相等。
 0 M% x) y1 S3 |
 / P# F9 h" x# c& Z) b5 q四、运动摄像3 _* C* _. R' E) s* E& x2 g
 
 + j5 [1 q- K( F$ H' ^2 I  运动摄像,就是利用摄像机在推、拉、摇、移、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是突破画框边缘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
 5 K" n2 P8 y# I) b' L. u  运动摄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表现固定景物较多的内容时运用运动镜头,可以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 1 O+ Q3 H8 @/ N0 q* Q( _
 1、推和拉 5 r& I6 ~# ]1 z+ W% n
 推是指使画面由大范围景别连续过渡的拍摄方法。推镜头一方面把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提醒观者对主体或主体的某个细节特别注意。
 ) A, u/ w' |3 M  |# w, X9 n  拉与推正好相反,它把被摄主体在画面由近至远由局部到全体地展示出来,使得主体或主体的细节渐渐变小。拉镜头强调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 \8 V; x1 h" m, H& N% a. ^8 r/ P
 2、摇. i; c2 K3 \1 p, O
 摇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作角度的变化,其方向可以是左右摇或上下摇,也可以是斜摇或旋转摇。其目的是对被摄主体的各部位逐一展示,或展示规模,或巡视环境等。其中最常见的摇是左右摇,在电视节目中经常使用。* P& d! H% O  e" ]+ }. r) O
 3、移 # W8 k0 r7 p5 q# e
 移是“移动”的简称,是指摄像机沿水平作各方向移动并同时进行拍摄。移动拍摄要求较高,在实际拍摄中需要专用设备配合。移动拍摄可产生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效果,如果被摄主体属于运动状态,使用移动拍摄可在画面上产生跟随的视觉效果。
 2 T1 O4 Y- r2 M' F: V5 R4、跟7 [2 @9 J% `% J
 跟是指跟随拍摄,即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进行拍摄,使运动的被摄主体始终在画面中。其作用是能更好地表现运动的物体。
 ) F- n# @2 B$ _8 T8 b- k# A5、甩
 ) u+ X" O; G+ f& j  甩实际上是摇的一种,具体操作是在前一个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骤地转向另一个方向。在摇的过程中,画面变的非常模糊,等镜头稳定时才出现一个新的画面。它的作用是表现事物、时间、空间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心理的紧迫感。 " Z  N/ l3 W  T
 运用运动摄像时,在运动的起点与终点处要留有一段稳定时间,叫做起幅和落幅。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速度对画面节奏造成的影响,不同的速度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感觉。 - D& B% m( K& @; N' I
 慢速运动拍摄,犹如从容叙述,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种悠然、自信、洒脱的抒情,也可以是一种庄严、肃穆、沉痛的情绪。急速运动适合表现明快、欢乐、兴奋的情绪,还可以产生强烈的震动感和爆发感。
 ; H" [. ^5 g7 y9 m  在实际使用中,有时往往综合了几种形式,这在拍摄纪实类的题材中特别突出,因为真实时空的再现增加了现场感。4 d0 J+ x$ c3 k7 [8 _) E, Y( F
 , Y! A; [, s. g; ]: J! n. ?
 五、声音的处理
 - x: J; g9 p0 q0 r) g/ y
 9 K: s+ {: d5 n: O9 q( U. o# P( V  节目中的声音,包括人声、解说、音响和音乐4个部分。 ; X8 ^. }* S# O- q0 q& `# E
 1、人声( l" [" B, T. E/ Q
 人声是指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所发出的声音,分为对白、独白、和心声等几种形式。
 7 V# {4 `' m5 J* t8 d4 U- R, |: u  对白也称对话,是指节目中人物相互之间的交谈。对白在人声中占相当的比重,再与人物的表情、动作、音响或音乐配合,使画面的含义突出,外部动作得到扩充,内部动作得到发展。 6 K) f$ J2 B2 ?
 独白,是节目中人物潜在心理活动的表述,它只能采用第一人称。独白常用于人物幻想、回忆或披露自己心中鲜为人知的秘密,它往往起到深化人物思想和情感的作用。
 % T8 n3 T3 O: e. K, g) z3 \+ R- d  心声,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人物内心活动的自白。心声可以在人物处于运动或静止状态默默思考时使用,或者在出现人物特写时使用。它即可以披露人物发自肺腑的声音,也可以表达人物对往昔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憧憬。心声作为人物内心的轨迹,不管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都将使画面的表现力丰富厚重,使画面中形象的含糊含义趋于清晰和明朗。运用心声时,应对音调和音量有所控制。情要浓,给观众以情绪上的感染;音要轻,给观众以回味和思索的余地;字要重,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 / J5 h  Z! `7 g' M% h% m+ Y+ _! X0 o
 2、解说 2 J; v/ G+ k' ?# q$ M, }: k
 解说一般采用解说人不出现在画面中的旁白形式,它所起的作用是: 强化画面信息;补充说明画面;串联内容、转场;表达某种情绪。解说与画面的配合关系分为三种:声画同步、解说先于画面、解说后于画面。 2 O/ B9 F- M3 m: V# {* b$ o& h
 3、音响
 1 R& H- z! A, p; g9 O$ e' L# [  音响是指与画面相配合的除人声、解说和音乐以外的声音。音响的作用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加画面的真实感,扩大画面的表现力。音响只能给人以听觉上的感受,只能反映事物的一部分特点,因此它所反映的事物往往是不清晰、不准确的。
 ) h  I- a3 z/ I  音响在运用上,可采用将前一镜头的效果延伸到后一个镜头的延伸法,也可以采用画面上未见发声体而先闻其声的预示法,还可采用强化、夸张某中音响的渲染法,以及不同音响效果的交替混合法。
 / M6 w( }! ?- s. W+ I  4、音乐. ?( r+ c- H7 J# j7 d% e% G' e
 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是影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在影视节目中,音乐不再属于纯音乐范畴,而成了一种即适应画面内容需要,又保留了自身某些特征与规律的影视音乐。音乐的主要作用是:作衬底音乐、段落划分和烘托气氛。 $ f% |/ q1 m& F2 |2 o# x/ Q$ S
 在配乐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只追求音乐的完整、旋律的优美,而游离于主体之外、分散注意力。格调要和谐,调式、风格差别较大的乐曲,不要混杂地用在一起。同时也不要从头到尾反复用一首曲子。不要使用观众广为熟悉的音乐。音乐应与解说、音响在情绪上相配合。音乐不宜太多太满- \" x4 ^, B1 p+ b
 8 U# N* q$ a! ~& t2 L9 `" a
 六、蒙太奇 : M& D% ]' f" c0 V$ ]6 [% T
 - O, N! _2 H9 g, R# t6 C8 r
 蒙太奇是法语名词的译音,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现在也已成为影视艺术的专用名词。5 L6 n2 I+ T1 v- @8 C
 1、蒙太奇的功能 . m* D% z2 V3 M0 l& U- k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 3 }3 E; {. u& N4 _
 *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 l' `, l+ L; o! e+ ^$ \  *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 v6 A5 _1 K# z4 y6 {5 F1 o  u* P  *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在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两类蒙太奇模式,它们分别是叙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0 K; f& S2 Y- G
 2、叙述蒙太奇7 `' P* Z5 y2 d1 Y  T
 叙述蒙太奇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时间顺序,把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叙述一个情节,展示一系列事件的剪接方法。叙述蒙太奇又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几种。
 / ~" Z# d: p$ C" z( ?  3、表现蒙太奇
 % m6 A3 r6 F3 v+ o* T8 i  表现蒙太奇又称为“列蒙太奇”,是根据画面的内在联系,通过画面与画面以及画面与声音之间的变化与冲击,造成单个画面本身无法产生的概念与寓意,激发观众联想。表现蒙太奇细分为并列式、交叉式、对比式、像征比喻式等几种。
 * S( ]$ b! [) K3 n  目前,在影视节目制作中,不重视蒙太奇规律的现象很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在动画制作中一个镜头到底的现象。这往往会破坏节目的节奏,使观众产生厌倦。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构成方式和独特的表现手段,不仅对节目中的视、音频处理有指导作用,而且对节目整体结构的把握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a/ q. O6 I) U* j, o- w2 j1 ?
 " F; u8 V& V6 l- r! h七、素材剪接的原则
 $ i9 A8 ?; J9 Y; z# ^" l7 _; j3 n/ D6 }
 $ s6 V$ c, n/ [1 H" f) n$ d7 ]  素材的剪接,是为了将所拍摄的素材串接成节目,增强艺术感染力,最大限度的达到表现节目的内涵,突出和强化拍摄主体的特征。
 2 N, s6 e2 R7 a) N8 N  `8 z) H0 S  在对素材进行剪接加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规律。" M, O( |0 X0 p2 r) ]/ z
 1 、突出主题
 ; v7 {; b. a  B" ~0 D  突出主题,合乎思维逻辑,是对每一个节目剪接的基本要求。在剪辑素材中,不能单纯追求视觉习惯上的连续性,而应该按照内容的逻辑顺序,依靠一种内在的思想实现镜头的流畅组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
 9 w% P- l( ^: C# d8 n$ `  2、注意遵循“轴线规律”
 - m& b! X  I" v- ^, r5 w5 H  轴线规律,是指组接在一起的画面一般不能跳轴。镜头的视觉代表了观众的视觉,它决定了画面中主体的运动方向和关系方向。如拍摄一个运动镜头时,不能是第一个镜头向左运动,下一个组接的镜头向右运动,这样的位置变化会引起观众的思维混乱。 6 J' b1 L& p+ W) M
 3、剪辑素材时,要动接动,静接静
 : f# ^. H, x2 M% _  这个剪辑原则是说,在剪辑时,前一个镜头的主体是运动的,那么组接的下一个镜头的主体也应该是运动的;相反,如果前一个镜头的主体是静止的,组接的下一个镜头的主体也应该是静止的。
 9 \3 b1 g# t2 [% H  4、素材剪接时,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4 h/ k5 j% X2 L, O4 l* {6 t
 这个原则是要求镜头在组接时,景别跳跃不能太大,否则就会让观众感到跳跃太大、不知所云。因为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先看整体后看局部。在全景后接中景与近景逐渐过渡,会让观众感到清晰、自然。1 |* M2 z+ _) N+ u
 5、要注意保持影调、色调的统一性
 $ A: Q. g0 G& z# |7 `: u  影调是针对黑白画面而言,在剪接中,要注意剪接的素材应该有比较接近的影调和色调。如果两个镜头的色调反差强烈,就会有生硬和不连贯的感觉,影响内容的表达。
 7 I' }& v+ r! U  6、注意每个镜头的时间长度# y( \) O+ j/ |- @' E& {( e
 每个素材镜头保留或剪掉的时间长度,应该根据前面所介绍的原则,确定每个镜头的持续时间,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画面的因素、节奏的快慢等都是影响镜头长短的重要因素。
 ) J0 j# W& `' q$ w9 G2 r
 ) X6 k$ s& \# i  s八、镜头的切换技巧! q" N0 S3 b5 D4 B
 
 5 ?+ I3 V6 m6 F" `  一部节目是由一系列镜头、镜头组和段落组成。镜头的切换分为有技巧切换和无技巧切换。有技巧切换是指在镜头的组接是,加入如淡入与淡出、叠化等特技过渡手法,使镜头之间的过渡更加多样化。无技巧组接是指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直接切换,这是最基本的组接方法,在电影中使用最多。3 V3 A( J8 D9 p6 s5 z1 M7 `) o% a- t
 2 |- L  l8 E8 c$ w# c0 i  D
 九、节奏的掌握
 # b3 a& v: `5 {8 ^1 t; d
 5 T1 E+ ~6 [. u6 @! h6 V) l  影视节目剪辑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影视剧情是否交代的清楚,镜头是否流畅,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节奏的把握。节奏是人们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感受。把握影视艺术的节奏,是在影视节目编辑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方法。把握节奏的一般要求是:注重运动,富于变化、保持和谐。
 * i/ t, n, w  h5 h' Y/ c  上面提到的是非线性编辑应遵循的基本艺术规律。但这些艺术规律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中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束缚自己的手脚。在艺术创作中,十分注重提倡独创性,切忌重复雷同。
 , j3 q, U2 A" M% s* U4 X- q: N5 u9 ^  v) d
 [ 本帖最后由 任天行 于 2010-1-5 15:34 编辑 ]
 |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