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摄像构图是指在拍摄中,出于内容表达的需要,把人、景、物等被摄对象按一定的规律安排在电视画面中,以取得最佳布局的方法。 0 n2 v8 L- t- i- V+ N
) d3 ?" U( |& \; h9 }: G) u1 `
摄像人员在拍摄画面时,要根据剧本的要求,努力寻找到较为完美的画面形象结构和最佳的画面效果。摄像构图贯穿摄像人员拍摄所有镜头的全过程。 / ~$ y x- h3 Q
( L# E3 B2 Q2 S. N2 G' W 摄像”是将景物光像用一个个镜头记载下来,并且每一个镜头所摄得的是给观众看的内容;镜头内容所表达出的是摄像师的意念、思维以及对观众有目的的、有意向的、甚至是强制性的引导。
* o# q* Y. h3 j1 w- N$ K! f4 t! H) M
电视摄像构图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8 c5 y$ ]& x c9 j# X# C! t9 y; E4 m$ @6 q4 ]# m; `* _( `
广义:指摄像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
4 H3 `4 M$ E1 S
' P( `" b% f( c! i, W, y6 K; [. q 狭义:即指画面的布局与构成。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筛选对象、组织对象、处理好对象的方位、运动方向,以及线条、色调等造型因素。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0 u% p% K# g1 @& m, U1 U3 ]1 W
& ^! t. ~7 t* r/ C) T4 N; J
摄像构图的根本意义在于积极主动地调度观众的视线,引导观众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所以摄像构图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组织好各种画面的构成,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 I- B' q8 N% u- d' o/ [" h* ]
1 e8 n8 G! W) s% U( U
电视画面构图中要求画面构图一次完成;任何一个电视节目中的画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整个作品结构中的一个元素,一部电视片的整体性体现在若干镜头的有机组合中,所以画面构图还必须考虑到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电视画面的构图要有固定的横幅格式;画面的视点可变;电视的画面形式是运动的;电视画面中还要参入有时间因素(节奏等)的构图;前后镜头的内容和拍摄技法要和谐统一。5 s5 n) {& O; ^" g, x9 A
6 r1 L% Y x7 X& N9 z
第一节.拍摄距离 4 |4 v9 K* p# p4 S# c$ d1 u8 G' Q4 Y
' K7 W8 v& K+ T/ C5 d& ?
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与被摄对象之间距离远近变化的关系。拍摄距离的选择,体现在照片画面上就是景别的变化。通过距离的远近变化,来确定景物形象的大小以及所包含的空间范围。通常所说的景别包括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在摄影创作中具体选择哪一种景别,是由拍摄者根据被摄对象的性质所产生的艺术构思和立意来决定的,其目的在于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内容,更生动地表现对象特征,更完美地创造新颖的构图形式。现分述如下: I7 T Y0 c& X9 s
3 q2 z% O1 {0 \
大远景
! F9 D4 B, G3 F O
R' n, w; G- o& Q4 ]) d' C 人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极小,机位较远,环境占主要地位。一般用来表现广阔的空间,给人气势磅礴,严峻,宏伟的感受。往往在抒发情感,渲染气氛,产生强烈艺术感染力上发挥作用。一般不适用于表现横向动感强的效果,因为主体物在这样广阔的空间其运动常常显得微不足道。这一景别在一部电影中所占的比例不会很多。0 O/ N& g& F( ]+ G/ i$ g6 b& m1 X
5 A5 Y+ X1 ~0 U1 c5 @
: I" C. Q0 j9 c) p4 O1 C8 l$ |* V# Q: c5 {3 V
6 b+ x* ?# K7 |: e" Y. h* S' w
远景 ) E- X v- q4 m; [
1 |' T& O6 ]! ~- q# s }/ }
距离被摄对象远处拍摄,它包括的景物范围大。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古代画论说“远取其势”。远景总是以自然的气势取胜,表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山川形势及气候变化所产生的环境氛围等等。因此,结构远景画面,要从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气势,处理好大自然本身的线条,如山岳的起伏、河流的走向、田野的图案、沙漠、海洋所特有的色调和线条等,并且要善于运用各种流动的因素,比如大气的状况,云彩的变幻,风雨阴晴,它们都是远景画面中动人的因素。
' |9 u* ] j" n* g
, W9 v) ~3 Y* l; [0 V! ^
- n7 h% H F( \: s/ d
+ }# m( H M, ^/ H( B
7 j/ _( L; Z" x2 L& f4 i& l* y' _
9 M2 H4 a& |( U全景 l' r; N) i5 {3 d+ b& c* J* u
5 L2 e2 f2 }( q' e7 L- l
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全景用来交待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远景比较,全景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全景范围的大小总是与主体对象有关,是与主体对象的大小相对而确定的。比如人和其所处的室内的全景,自然要比人民大会堂的全景范围小得多,但它对主体事物来说都是以全景来称呼。结构全景画面,主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物的某种关联,注意主体整体的固有特征的轮廓线条,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关系。以达到内容上的丰富和结构上的完整。8 V4 e7 g2 @1 j, H; K5 [' N
, f/ `9 ~1 z4 [* K1 R
) b0 h3 Z( l! ~! \& V" X S
3 {1 M6 I' Q' x% P+ f! ~8 N% E. F) L
: H Q1 k0 | I
1 k5 O% |9 z1 c2 I中景 % }+ B) Y L+ {8 A% h; }7 |
1 g" x+ Z" F4 c 目的在于表现某一事件或对象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性和动作性强的局部,表现事物矛盾的焦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联系等。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环境降到次要地位,如果是静的物体,也总以该对象中最有趣味,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如人民大会堂的中景,可能是突出正门的一排有气势的廊柱。中景人物中,手势动作常常是画面中的主要部分。" |" S \( _8 }
+ d0 V7 {) E+ U; T2 w3 ^2 i
5 e H; @; }1 ~% z* a8 O5 ]
# i' `$ \1 S! w$ l
& [" k% L8 F: X+ b& N9 L- A
0 H% F' }6 b5 M& S- g近景
$ x/ F; J9 N: \6 m: \+ Q. x0 b6 Y! h% x. ~! c
近景主要用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者物体的细腻的质感。“近取其神”、“近取其质”都说明了近景表现的特点。人物近景,面部表情是画面的主要内容,眼睛成了画面的中心部分,所以近景要处理好眼神光,以眼传神。近景拍摄物体时要运用好光线,表现好物体的纹理、质地。
/ P* P! Y( x4 v* f& M; }' i* |* L1 x/ n* ^6 s6 v* `! r
/ d) e; k9 D, E' E+ ?" X, J
4 T; i, M1 r1 V* W, B* _5 F0 u
: y ^1 \/ v( S8 }# l. |% h7 \
( }! \. L6 q/ ^0 p7 N" U; m4 w, s/ s# s$ _0 H2 G4 H
9 C# S2 a$ H2 e. _" V: P
[ 本帖最后由 任天行 于 2009-9-16 01:05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