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抠像技术大全- R# S& O+ y# \0 v: `7 A/ }
/ H2 Z! t0 c7 E# w5 J1 Q! [
一、Zbig ' j' V. p' P: t1 A9 N" R6 u. L0 o
1 z% u3 _% @3 K6 f g( r1 v" `1 |8 N9 L) G
/ i% V" r; Y% \0 Q4 F' b0 q第一个登场的绿林好汉是Zbig,它是德国CFB中心推出的老牌抠像系统。这个抠像工具由于其对色彩主体的色彩还原,特别是人物皮肤的微妙光泽表现出色。所以被很多主流的合成系统所推崇。图1、2分别是Zbig在Digital 1 G/ v7 ^; ]$ |: w. g, o1 w* m1 y
Fusion和After
5 E' g# q# E% {1 b1 zEffect里的工作界面。此外,Zbig也推出了独立运行的软件系统,是一个可以不依赖任何合成系统而专门进行抠像的软件。图3是Zbig软件的*作界面。
; Q7 A* ~8 [% J
' f/ E7 s% W6 z0 r
. g C4 G2 v& ?' a7 q2 {' e6 V# S: a+ j( z! {) L* I! n
1 a* |/ E- H d) I
作为一个标准的抠像插件,Zbig的控制参数在所有系统里都是基本一致的。因为Zbig是一个基于分层抠像思路的工具,所以它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抠像模块和参数。通过比较其三个不同系统下的Zbig参数,我们可以发现其将抠像的*作主要划分为隔离、透明度、投影、灯光、反射、背景、前景、抠像、剪裁等多个模块,如图4所示。所以使用Zbig抠像的时候,也是根据图像的色彩层次,按照各个模块的功能将图像进行分层处理。因为Digital
# L; X4 ]! N. I6 j% H* G* P0 IFusion(简称DF)对于控制参数的模块管理非常简捷科学,下面就以Zbig在Df中的使用方法来做一个范例。 * z4 {- ~: B! |
4 q/ T- s( E0 } P$ j, O6 H: m
- a6 y2 d5 p- f- {2 ^0 j
}, p. w* w" Q# s T9 B# G(1)导入素材。
. F0 }/ t2 D) ?8 d1 s* e# O8 F+ @/ D4 x, U% H" T$ g6 H5 T. X
' o% j0 E5 }7 L( @8 W* N3 ^9 u6 ?% J6 {8 J: s( m/ C, J
DF是一个完全基于节点工作思想的合成软件。在开始抠像之前首先得使用Loder工具将需要抠像的素材前景和背景分别导入工作流程中。这个例子里,我们导入Zbig自带教程里的两张图片作为素材。如图5所示。
! J5 K! u& R! r# ^2 S- ]' c- X ^
8 o. T3 [7 I4 E1 e7 M1 j! @# j
. Z) _, R0 H% c0 |
. u% u: J9 }$ n' c0 S' ~: I: r7 O% ]
(2)选择抠像色彩
: } O5 N- }7 h
) I. T# U% p5 q# T6 V) U- p% z$ Y5 g+ b/ v1 ^
( {4 l3 c: L& g7 [3 z& s接下来建立一个Zbig抠像节点,将蓝慕素材连结到Zbig的前景,背景素材连结到Zbig节点的背景。在默认状态下,Zbig已经将蓝色作为抠像的色彩。所以这一步我们可以不作过多调整。你也可以使用吸管工具在屏幕种选择一个适中的蓝色。 : {* A4 l3 Z4 I
$ Y5 I, t0 O8 h/ d$ w4 x8 ~, \! U9 F" K
# l7 r" X D2 U
( D: g+ S8 @" S7 o1 e
(4)隔离
7 g4 p5 r" x$ b7 l/ r/ `0 |9 p& i7 V+ o+ l5 N- g2 L* O
) O# ^' P" ]& c5 i2 R
8 Z, z: o( K- ~3 A8 l顾名思义,隔离就是将抠像主体和背景篮幕进行初步的隔离。这是Zbig分层抠像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后面几个抠像层级的基本控制范围。在Zbig节点的Separation标签下,勾选Tool选项,将Tool
" }3 I! [/ z- U; c: B0 ]2 wDisplay Mod下拉选项里选择FG on
. t) G) G, P9 |6 IBG模式。选好背景的蓝色,就可以将前景的三个人物从背景的蓝色里面给隔离了出来。如图6所示。 ! i+ L2 L; Q2 X, v# Z
J: W8 O: T" i
& C1 o: {+ r6 B e4 |9 F- v- t. `3 l2 @( Z
为了更好地察看隔离后的效果。Zbig提供了多种浏览的方式。在Tool Display Mod下拉选项里分别选择选择FG on
' e* I# X5 V! T2 @: T5 DBG、Black on Grey、Black on BG、FG on 6 z. K0 c9 E% G- x4 E. O% h
Black,可以非常细致地观察隔离出来的前景主体的范围。如图7所示。
+ j! o& Q1 y) u8 I
' C7 s) I% a9 {% k9 a, _! F1 b. m. ~2 g
( x$ R2 d4 `7 a* P. M8 j(5)透明度
7 n R: I _) X1 p, b p4 t. r" ^& X, e/ h9 U; t
. t9 ~9 Z$ {$ A. V2 i# k1 }
8 o! t% ]: k/ P' b Q: s. G
在隔离出来的前景对象范围中,Zbig需要首先处理透明区域。这一类对象包括玻璃、薄纱、液体等。选择Transparency % ]' ~1 Q$ U) N2 ~ A
标签,切换到透明区域调整模式。这个时候视图显示为透明范围模式。蓝色是完全透明,天蓝色表示半透明区域,黑色部分则完全不透明。分别增大Threshold和Strength参数的值,可以调整图像透明区域的范围和透明度。Blur、Shrink、Edge则分别调整不透明区域的模糊、缩放以及边缘模糊。如图8所示。
; d- l7 G1 h8 P! [. o( y
$ v5 l" n# O. U& n3 a8 e; e
8 W: Z$ u/ c0 z' t8 s# B: I- {; l1 \# c2 n6 M
|/ A2 n& I1 v4 n6 @(6)阴影
; c$ F# n* j( |( y! p: e/ g2 m$ e
( Z$ N* R' V5 L+ g8 z( q' C: s7 @- i4 p% ]3 {4 N. A
阴影在抠像过程中非常容易被忽略掉。Zbig的阴影模块可以将图像中的阴影完全隔离出来进行调整。选择Shadows标签,切换到阴影控制模块。预览窗中显示为阴影模式。蓝色表示阴影的分布。通过调整FG和BG划块,可以很好地控制前后景的阴影分布比例。如图9所示。
7 T* b! L$ V+ Q. y0 b, O- M
% z+ v! M0 ~( Y% h2 r- p; X/ u8 h
" W& H" V6 e+ [. B; f2 L8 W" k& r1 t; u+ L
1 g8 K4 g5 C4 |9 S( M0 `& P1 {; ^8 n当然,Zbig的强大之处还不只如此。既然可以将抠像主体划分为重多独立的层个别控制,那么*纵者就有了更多的手段来进行细节的调整。以阴影区为例。因为背景和灯光的因素,抠像得出的的阴影通常分布不太均匀。如果用通常的抠像工具来进行平滑处理,势必影响到其他非阴影区。而在Zbig里面,我们只需要勾选Smooth ) V3 H4 u0 k8 O5 U3 r7 S5 Q3 {/ r
on + e5 H3 R5 \' G% H+ j' Z( w8 [
BG选项就可以对阴影进行自动的平滑处理。不用担心会对阴影区以外的地方产生影响,如图10所示。如果结合DF的BitMap,你可以任意地处理阴影区或添加滤镜、动态贴图之类的,可扩展性非常好。 % `, I$ [$ u: D7 u. r( ]0 a( k
9 g6 A7 W; G3 R' Q* r9 A; c: b
* k/ P u3 P) g+ k1 A3 A
# H, w! u% o1 r! X' t
( W1 P9 D3 d2 y% J7 @(7)灯光
1 q1 v- y- I, y( s9 I) C, F4 c8 }! t
1 y0 g0 S; A- r1 D! W4 l& h$ E
) c' e. T& C; O5 Z( mLight模块的用处和控制阴影的Shadows模块非常相似。只不过它是用于分离图像中明亮的光线和强烈灯光区域的。这个例子中由于光线不太明显,可以略过不作调整。 ( A7 `' E2 g+ o p; ^- D$ X- d
0 B& v( ~, E/ V/ }9 o% |8 O+ L1 L, d5 D! d, U1 ]9 u$ ^5 N
' U* Z6 U' B! w! S+ a* T
) e8 H; [: [) I2 }(8)反射
' m$ w* o, R$ @6 K/ z- ~* H
. j! l5 G5 B) N
* c5 i. F0 @# p+ i- [0 T) |! r
# ~- Y$ e' W! a B9 [8 |! B/ t光线反射的调整,是考验一个抠像工具功能强弱的硬性指标!普通的抠像工具都是采用色彩溢出控制方法来消除背景光源的对主体的影响。而Zbig的Reflections模块在对付这类情况方面则功能超强。它除了将抠像主体的受光线影响的区域用绿色隔离出来,还智能地从后叠加上来的背景中精细地抽取色彩分布值,使用背景素材的光源代替原先蓝(绿)幕的光源色彩。注意它是均匀地抽取整个背景色彩来替换,而不是简单地抽取某一单一色彩来进行替换。图11显示的在反射调整模块下,其中抠像主体被Zbig用绿色给隔离了出来。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增加Overall
. h0 K6 R" w8 C* w* |% W+ CSpill(全局溢出) 控制参数的值,而轻微地减小B(lue)的色彩值。以减小主体暗面反射不必要的光线。
" {- U$ i, h/ S" ]$ S) e& @& I
. H4 r. n4 m& f+ v" T( |
1 a2 K Y5 K! Z. B( h; n& ~+ {# \5 N) d2 D: j# h* Z
(9)结果
" x$ o m `! u2 Z5 P7 y b. b2 l' M/ d# t
3 o8 J% J. ^$ }1 m* I( i( T! s0 E; U+ T7 f
在一个抠像主体分层次地进行抠像处理之后,打开CC
3 Q+ c( {- m, p& Q8 Y5 Z4 q* F% OFG标签。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抠像得出的效果!整个蓝幕以及蓝色的反光消失无影无踪,人物皮肤和半透明区域、阴影以及高光斗还原得非常精致!效果好得有点出人意料!(或许是采用原厂素材的缘故吧) ' o4 C# ]) a" ?: t/ w
# g2 b p! |# s+ q% b" O6 B
: A- R6 T# C4 D; [" C" T9 ~9 ^% H m/ V; j1 X* L8 H
, M2 o( t" _. {3 m# x" C- m7 l
根据笔者的体会,Zbig的多层次抠像的确非常的严谨且符合自然规律(这一点倒是和德国人周密认真的态度相符)。但有得毕有失,Zbig同时也是我见过的*作最复杂、控制参数最多的抠像工具。在干净并且相对静止的蓝幕镜头中,使用Zbig无疑会得到非常棒的效果。但如果是不太干净的背景或者运动量比较大的镜头,使用Zbig来抠像就会比较繁琐复杂一些。如果读者使用Digital ` a# B8 E! S) ]; O2 q. q, U
Fusion或After Effect平台,那么Zbig精致华丽的抠像效果的确非常值的大家去尝试! |
|